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2007泉台“产洽会”即将拉开大幕

2007年12月10日 11:11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24年前,当一个名叫桐城文化用品的小公司点亮泉州台商投资的第一颗星火时,或许没有人能想象20多年后泉州如火如荼的台商热潮。

  海博会、海洽会、海峡五金机电、鞋博会、石博会、茶博会的剧情陆续上演,为泉台服装、机电、农业、鞋业、石材、茶叶对接创造无数商机。如今,泉州所有大产业的台资命题,终于有了一次大聚会。明天,新诞生的2007泉台产业合作投资洽谈会,将有能力上演海峡两岸经济界的“超级大片”。

  剧情

  从茶叶、制鞋到光电、造船

  制片人

  从单个企业

  到国家级协会

  好电影需要有好编剧,7家台企是这出大片的第一批“制片人”。1983年-1987年四年间,在文化用品、农业、制鞋业的泉台对接中,单枪匹马的7位台商组成了首批交流使者。泉州也成为台商投资大陆最早的地区之一。

  从1988年起,较大规模的台商投资开始在泉州出现,并在上世纪90年代初掀起高潮。依凌服饰、安溪龙兴农业综合开发公司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台商开始向同伴们推荐泉州,并成群结队地进军泉州。

  2004年初,泉州市第一个专门吸收台资企业、用地规模达6000亩的投资区———惠安台商创业基地正式启动。“园区+协会”的模式催生了第三批泉台合作的“制片人”。新“制片人”成为全国吸引台资的典范,外界形容这“不仅开创了大陆台资企业协会创办台商投资工业园区的先例,也创造了由民营企业负责投资基础设施、台资企业协会负责招商的历史,真正实现了‘以台引台’。”现任泉州市台资企业协会负责人和绿谷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台商郭子记,已然成为政府和台商间的中介。马上要进入生产阶段的长照集团,正是他亲自去台湾拉来的项目。

  2005年,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福建代表提出了支持泉州申报台商投资区的建议,揭开了泉州迈向全国台商投资乐园的序幕,泉州市委市政府开始登上“制片人”的舞台。今年初,“将泉州打造成继东莞、昆山之后,全国第三个台商投资聚集区。”成为泉州吸引台资的新主题,不久后,商务部下发了《关于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意见》,让泉州的打造台资聚集区的梦想如虎添翼。在明天到来的“产洽会”上,泉州台商聚集区的制作团队里涵盖了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闽台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等等,众多的制片人让泉州的台资梦想更加底气十足。

  每个时期的泉台经济都是一幕创纪录的表演。

  上世纪80年代,茶叶、制鞋业开始了台资企业的最初萌芽。在晋江制鞋行业发展的早期,许多台湾的制鞋企业跟晋江本土的商人合资办厂,也有一部分是台湾商人把订单拿到晋江做。无制鞋传统的晋江能发展成为闻名国内外的鞋都,台商的参与功不可没。

  真正的台资大项目登上舞台,已经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故事。泉州市台资企业协会秘书长杨子伟说,1988年,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后,台商开始在泉州进行较大规模的投资,每年都有60至70家台资企业落户泉州。1992年,随着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发表,泉州迎来了台商投资的高峰。1992年至1993年,泉州市共批准台资企业270家。这一时期,种植业、服装业、树脂业,甚至是量贩式KTV、婚纱摄影陆续进场。台资的脚步已不局限于晋江、石狮,还向南安、安溪扩展。当时,泉州丰富的人力资源、低廉的地价和地缘优势是吸引这些台湾企业的最大动因。

  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台商的投资脚步有所放缓,但泉州仍然增加了咖啡厅、珍珠奶茶业等新兴产业。泉台农业合作也从最初的农作物引种,逐步向科技引进、种植业方向延伸。茶叶的真空包装技术传播、生态农业园的出现,都离不开当时台商们的功劳。

  2005年,是泉州台资的转折年份,当年的“大陆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中,泉州成为进步最快的城市,排名上升至第20位,首度进入“值得推荐城市”之列。这一年,台商在我市投资总额为9785万美元,增幅开创近年之最。之后两年,泉台经济不断刷新自己的纪录。2007年,仅前三季度泉州台商投资总额就达35327万美元,同比增长200.71%;其中合同台资25112万美元,同比增长226.43%,超过以往数年的总和。

  这一时期,面对台湾电子、石化等产业转移,泉州及时将发展的路径调整到壮大“5+1”新兴产业,并谋划“228”的集群蓝图,在吸引台资领域再次领先一步。光电、石化加工、机电一体化、纺织服装、造船、服务等产业成为吸引台湾相关产业板块转移的重点。今年已有海峡西岸国际采购与区域物流中心、和谐光电、晶蓝光电、福荣造船等多投资超亿美元的多个巨型项目入驻。泉州强大的集群基础和发展前景,成为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最佳选择之一。

  镜头

  大港大园区见证投资环境

  20多年的台资剧情之间,我们的镜头不能错过投资硬环境所赋予的吸引力。

  一条进出口“高速路”很可能在近年崛起,作为全国首批“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之一,泉州期望通过亿吨大港和新型园区完成台资企业商品流通与建设环境的全面提升。

  继去年8月,泉州携手中远共建“亿吨大港”后,今年10月,晋江市港口公司与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签下合约,把亿吨大港建设带进新阶段。此前,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十余条国内外新航线和国际化的规范管理,泉州港已在上半年创造了集装箱和货物吞吐量的历史新高,并跃居全省第二位。

  此外,崛起中的泉州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也将是台商的福地之一,对台湾100大企业入驻,实行一事一议,给予特别优惠。区内,国际上最开放的“境内关外”海关监管模式将被运用,包括“一次报关、一次审查、一次查验”的措施,24小时无纸化报关以及24小时的国检预约服务。未来,现有的50多个港口码头泊位和即将到来的亿吨大港,连同国家级出口加工区、B型保税物流区,将组成道路的三个端口,共同连接通达全球的生产、配送、出口“高速路”。

  另一个镜头源自泉州开发区洛秀园区一片方圆约58平方公里的台商投资区。不久后,它将有望跻身于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在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之间发挥独特作用。泉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远东将这片规划面积约58平方公里的土地形容为台商发展的“金矿”,今年台湾光电、机械、石化、造船、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频频造访该区域。王远东期待,随着光电园、汽车园、生物园、现代装备园等若干个专业园区的全力推力,借力申报台商投资区的东风,在2020年,全园区将有望实现千亿产值的梦想。

  在台商投资区的侧翼,惠安的黄塘和绿谷两大台商创业和高科技基地已经初具规模,共吸引40多个台资项目入驻。另外,全省惟一的对台农产品交易市场———南安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福建与金门货物直航吞吐量最大的口岸———石井港区,以高新电子产业为主的鲤城台湾学者创业园,以高科技的服装和鞋帽为主打的石狮台商工业园区和兴建中的泉惠石化园区,也将凭借优势地段和政策支持,汇聚强大的人流、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成为台商创业的黄金区域。

  明星

  引来全国瞩目的

  台资大项目

  好影片,总有明星捧场。从第一艘台轮在泉州靠岸、第一次出现两岸小额贸易、第一次大陆商品在台湾参加博览会、第一家在大陆的台资企业股票上市,到大陆首家台湾学者创业园在泉州投建,几年来,泉州创下的几个第一,仿佛引人注目的明星,彰显着泉州两岸经贸交流中的独特地位。

  但今年,泉台合作的明星来自于一批龙头项目。一座冠以海峡西岸名号的国际采购与区域物流中心项目在年初独揽12亿美元投资。其蓝图瞄准了能同时接纳两万多家客商的交易席位和每年1000亿元的国际采购、物流配送交易额。5年之后,泉州将借此形成有世界影响力的物流聚集区,并开创中国“大物流商业平台网络”运行模式。

  另一对明星属于总投资额分别为为5.7亿美元、5.5亿美元的和谐光电、晶蓝光电。6年后,他们创造的垂直产业链,可带动下游产业年产值近千亿元人民币。与之形成系列的还有长照光伏、至尊科技、恩帝科技等9个台资项目。非比寻常的是,台湾多位高层和来自全国30多个城市的台商协会会长、20多家台湾高科技企业代表,在今年同一时间现身晶蓝光电开工现场,并同时为其投资的大陆最大的光电照明研发中心剪彩。其明星效应可见一斑。

  另两个台资明星分别是拥有台资背景的福荣造船项目和世界500强企业台湾大润发,他们将分别在泉州新兴的造船和服务业中占据重要席位。福荣造船项目是今年“9·8”投洽会泉州团第一大签约项目,投资额为5.9亿美元。若能成功入驻,在特种船、高性能船舶等众多门类的船舶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修理改装方面,泉州都能占有一席之地。而大润发则把进军泉州晋江的日程表安排在两年后,并期望辐射泉州市区与石狮区域。

  泉台经济明星阵容扩大的希望在于,今年内,已有光伏电子、台达电子、灿圆芯片、伟达、茂章等数十家大型企业派代表团到访泉州。这些企业多为台湾百大企业、本行业旗舰企业、台湾高端产业,并多为企业的“主事人”亲自来访。不久后,他们也将成为泉州台资聚集区内的新明星。

  灯光

  聚焦新展会

  期待新突破

  泉台“产洽会”明日揭幕,灯光打亮。泉州打造第三大台资聚集区的行动被全中国聚焦。

  1983年到1994年,泉州11年时间才完成了合同台资5.8亿美元的规模,但在2005—2007年11月不到三年的时间,这样的纪录几乎被轻易赶上,3年内泉州的合同台资已逼近5亿美元。而从明天开始,泉台“产洽会”将有总投资超过400亿元人民币的141个对外招商项目期待资本碰撞。

  这样的开篇,让我们带着快乐心情,一起期待全新的剧情。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