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是世界脑卒中日,新近发布的《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5)》显示:脑血管病已居中国居民因疾病死亡原因首位,如果不加以控制,中国第一个出现“井喷”甚至“海啸”的慢病可能就是脑卒中。
近日,由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以下简称“脑防委”)主办的中国卒中中心建设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透露,脑防委将联合各省区市卫生计生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成包括十余家“国家示范卒中中心”、百家“高级卒中中心”、千家“卒中防治中心”的三级卒中中心网络。
■ 现状
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比美国高出一倍。中国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是心肌梗死的4~6倍,带来的经济负担却是心肌梗死的10倍。脑卒中给我国每年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达400多亿元。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之为“中风”或“卒中”,北京急救中心资深急救专家贾大成介绍,卒中与冠心病并列为危害当代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两大杀手,并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的特点。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急性脑血管病,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急性脑血管病。
新近发布的《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5)》也提及了脑卒中防治的迫切性。报告指出,脑卒中是我国第一位致死病因,城市高于农村,更重要的是,脑卒中呈年轻化趋势。从危险因素的年龄分布来看,中年人血脂异常、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已经与老年人相当,而中年男性的吸烟率远高于老年人,加之中年人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较少参加体育锻炼等,由此引发了脑卒中年轻化趋势。如果不加以控制,中国第一出现“井喷”甚至“海啸”的慢病就可能是脑卒中。
报告指出,目前影响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超重与肥胖等。其中,吸烟、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处于前三位。据悉,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欠佳,脑卒中已经成为严重的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中国临床资料表明,医院门诊脑卒中患者中约四成是二次以上复发人群,北京地区脑卒中复发率近三成,脑卒中引起的肢体残疾是全部肢体残疾的第一位。
■ 应对
搭建三级脑卒中中心防治网络
中国卒中中心建设工作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副主任王陇德介绍,我国卒中中心建设的探索工作从2012年开始,今年5月在北京正式启动,其目标是通过多学科联合规范卒中医疗服务流程,改善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规范化的综合诊疗和干预服务,建立全国性信息数据平台,不断提升卒中质控、科研等水平。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郭燕红副局长介绍,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作委员会已经在全国建立了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6个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指导实施400余万例人群的脑卒中高危筛查和探索工作,为我们国家慢性病防治探索出一条“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治之路。卒中中心建设工作就是为了进一步探索以病人为中心,多学科联合的脑卒中规范化救治模式,形成好的经验和模式后,以点带面,为我国脑血管病疾病以及其他慢性疾病诊疗模式的改革做好示范作用。
下一步,脑防委将联合全国各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成十余家“国家示范卒中中心”、百家“高级卒中中心”,千家“卒中防治中心”的三级卒中中心网络。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第二炮兵总医院等15家医院认证授牌,成为国内首批高级卒中中心单位。
■ 专家支招
出现言语不清及意识障碍 应考虑脑卒中
北京急救中心资深急救专家贾大成指出,脑卒中病人要做到早期识别才能为病人争取更多的救治机会,比如言语不清、肢体活动障碍、昏迷、头痛等症状出现时,要想到可能和脑卒中相关。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急性脑血管病,又可分为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两组性质截然相反的疾病,但二者表现极为近似,最主要的是出现了一侧肢体的感觉、运动障碍。在现场无论能否鉴别,如有以下表现,均应考虑发生了急性脑血管病,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流涎及一侧肢体无力、瘫痪,言语不清或失语、大小便失禁,甚至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甚至昏迷、脑疝等。
对于意识清楚的病人,在现场可采用简单易行的快速判断方法,只须检查以下三项:
1 笑一笑 让病人笑一笑,看病人有无口角歪斜、不对称,判断有无面瘫。
2 抬一抬 让病人平举双臂,看有无一侧肢体不能抬起或肢体无力,判断有无偏瘫。
3 说一说 让病人回答问题或重复简单的句子,看有无言语不清,判断有无失语。
失语或言语不清
以上三项中,其中有一项异常,即应考虑发生了急性脑血管病,应立即对病人进行简单可行的处理。同时,拨打急救电话——120,由急救中心的医生进行抢救后,尽快到有条件的医院,进一步检查、处理。
家庭急救:保持安静,勿喂水喂药
非医务人员对于急性脑血管病的鉴别很困难,无论是出血性脑血管病,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贾大成建议应立即进行以下处理:
一、保持安静,绝对卧床,勿枕高枕。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尤其要避免头部震动。
二、确保气道通畅,千万不要喂水、喂药,以免进入气道引起窒息。对于昏迷的病人,应采取“稳定侧卧体位”,可防止因舌后坠、呕吐等原因造成的窒息。
三、拨打急救电话——120,请专业急救医生进行必要的处理后,安全、迅速地把病人送往医院。
四、尽快到医院,经CT检查,定性、定位、定量后,再由医生决定治疗方案。(记者 王卡拉)
[ 责任编辑:郭碧娟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郭碧娟
原稿件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