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关注高房价下“地根之病”:土地出让两难待解

时间:2010-02-10 10:43  来源:半月谈

  在各地“地王”被屡屡刷新、“面粉”价格不断高企之时,市场对“面包”涨价预期可想而知。尽管国土部门屡次辟谣称:所谓因供需不平衡引发的“地荒”有被开发商夸大并误导舆论之嫌,但从全局和长期来看,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是不折不扣的事实。从供应结构看,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用地长期得不到保障,倒是真正处于供应短缺的“地荒”状态。随着房价的不断走高、调控的不断加码,“地根”之病也暴露得愈加充分。毋庸置疑,高房价下的“地荒”问题正在倒逼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加快改革步伐。

  “地荒”:孰真孰假?

  一直以来,多位房地产“大佬”一再声称:企业囤地的原因在于土地管理部门供地不足,“如果加大土地供应,开发商就不会囤地”。但实际上,“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远没有那么严重,开发商口中的所谓“地荒”有误导公众之嫌。

  据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介绍,截至2009年底,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手中已经拥有近300万亩的土地,可以说已供土地保证今后两三年房地产开发用地是没有问题的。另一方面,全国各级土地储备中心截至去年底,储备土地22万公顷以上,增加房地产供地和实施房地产用地调控应该说也完全是有保障的。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曾在2009年8月发布一项研究报告称,知名开发商于2003年~2009年上半年间获得的住宅土地中,“在售”和“售完”的地块占43%,剩余57%的土地尚未形成实际供应,其中27%的土地“待开发”,30%的土地“规划在建”。

  报告称,上述数据是由万科、保利、金地等40家知名开发商6年多来在北京、广州、深圳等12个重点城市的拿地及开发情况统计而来,统计地块共计270幅。中原地产研究中心认为,正是大量已出让的土地没有转化为商品住宅而上市,造成了楼市的短期供应紧缺,形成了“地荒”假象。

  来自国土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仍然约有1万公顷闲置土地,54%左右的闲置土地主要是政府部门原因造成的,包括规划调整、土地经济纠纷等导致土地不能按期开发;剩余46%左右的闲置土地是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

  不过,虽然土地供应短期内远未到“荒”的地步,但一些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却是不争的事实。比如,有数据显示,目前上海6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建设用地面积已达2500平方公里。不计崇明岛1200平方公里的面积,上海近50%已用作建设用地,远远高于国际认定的30%的“宜居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上海市规划部门制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出,上海全市陆域面积利用程度已经很高……城市建设将引起对土地需求的持续增加。由于滩涂围垦周期长,而且需要巨额投入,增加土地总量有限,因此,“上海市土地资源的供求矛盾日趋突出”。

  “面包”贵价与城市供地的“结构性失衡”

  如果把城市住宅比作“面包”,土地就是“面粉”。“面粉”的供应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面包”的价格,“面包”贵价的背后,凸显的是城市土地供应的结构性失衡及我国城市发展定位与关注民生之间的巨大差距。正是由于用于保障民生用地的“标准粉”长期短缺,才造成了民众迫不得已抢购高价定制限量版的“面包”,而失衡的城市土地供应结构相当程度上折射出政府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

分享到:
编辑:王晓燕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