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户籍制度改革扎实推进 粤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

时间:2010-01-29 08:5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元旦刚过,李倩就到广州天河南街派出所办理了居住证,“孩子入学、将来入户,居住证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广东现有暂住人口2610.9万,从1月1日起,《广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开始实施,在广州工作的外地人从“暂住”到“居住”,并将享受到“7年入户”的待遇。“入户”,这个对外地人格外具有诱惑力的字眼,一时间引起人们热议。

  “7年入户”

  好政策还盼落实好

  “人们最关心入户政策。”广州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按照《条例》规定,居住证持证人在同一居住地连续居住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满7年、有固定住所、稳定职业、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依法纳税并无犯罪记录的,可以申请常住户口。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郑梓桢说,广东流动人口数量占全国的1/3, “7年入户”政策降低了城市户籍制度的门槛,让一部分中低层次的外来务工人员也能从中获益,这是一个突破。

  究竟如何落实入户政策?正在广州天河南街办理居住证的王铭铭对此有颇多疑惑:“我的暂住证年限已经4年了,我有自己的房子,来换领居住证也算是抱了一线希望能够入户。”王铭铭开了家小设计公司,业务做得不错。但他认为:“居住证的含金量就在于入户。但条例似乎留了‘尾巴’,‘7年入户’政策并不是指流动人口在同一地区7年就可以入户,而是指流动人口满足这个条件后,可以向所在地市申请入户,新的入户政策仍按照人才优先原则,每年入户人数和具体办法将由各市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王铭铭直言有些失望,没有公开透明的入户评分标准和过程,他担心这个好政策变成一纸空文。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袁古洁承认,关于“7年入户”,各地级市政府目前尚未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广东省治安管理局局长郑泽晖补充说:“一个城市的人口、经济发展应该同步协调,在广东省新办法给出的方向下,各地级市还要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做出相应决定。”

  流动人员居住地的承受能力也是一个棘手问题。比如很多流动人口认为,入户后至少孩子入学的难题就解决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并不是有了本地户口就能够享受良好教育。”黄小姐是广州一家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她对外来务工人员入学入户的热切希望持悲观态度。身为本地人,因为是集体户口,黄小姐自己也在为孩子入学苦恼。“公共资源太少是最大的问题。本地户籍孩子的入学尚有困难,外来工子女入学入户怎么可能顺利解决?政府在出台各种政策的时候,还需要配套的公共设施投入,增加的服务肯定是需要占用公共资源的。”

  有了“居住证”

  相关待遇有待跟上

  其实,广东早在2003年就出台有关规定,开始实行“居住证”,但针对的却是专才和高端人才引进与服务。今年开始,针对全体外来人员实施的居住证,才开始将促进“居住证转户籍”政策的受益人群范围扩大,其中,农民工等外来人员是直接的获益者。比较可以看出,两者同样规定了子女入学、个人入户等“含金量”较大的政策,但专才居住证对待遇的规定更加明晰和具备操作性,新的居住证制度则比较模糊。

  1月9日,李倩打电话给广州天河妇幼保健院,问女儿作为外地户口能否享受计划免疫,对方说:“早就可以了,没有说一定要居住证。”李倩从刚刚办理居住证的兴奋和憧憬中开始冷静,条例带来的实质性利好,可能是提供办证(驾驶证、机动车上牌)、港澳商务签注、儿童计划免疫、公共就业服务等方面,但其中不少是过去就已经可以享受到的待遇。

  记者采访广州市教育局也证实,目前该局也尚未有任何对接新的居住证制度规定的入学政策,该局承认去年就着手外来工子女入学相关政策研究,和新的居住证制度并没有特别紧密的联系。

  广东省公安厅副厅长郑东承认,实施新的居住证之后,引进人才居住证与新居住证还是在标识和待遇方面有明显区别。

  王铭铭认为,这样的背景,再加上新的居住证入户政策规定的入户人才优先的原则,“还是脱不了专才、引进人才的痕迹,使居住证为农民工等低层次外来务工人员打开的一扇门,变成虚拟。”

  黄小姐对此赞同:“其实现在各地居住证入户都是有条件的,简单说,就是你有学历、有能力人家才肯收你。这样一来,外来人口中的中低收入群体,不就又降了一等,成了‘三等公民’嘛!”

  调查显示,广东流动人员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移民倾向”日趋明显。“移民潮”最大的原因,是现行户籍制度负载了许多公民福利保障,成了教育、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的“准生证”,任何人一旦离开户籍,其福利将大幅缩水甚至归零。

  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论是居住证还是其他,在广东这个外来人口最多的地方,公共政策如何为他们提供公平而完善的服务,才是最重要的。  (记者 邓圩)

分享到:
编辑:王晓燕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