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1/3地产商囤地待涨 学者称缺的是法律执行力

时间:2009-11-05 09:18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新闻背景: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1/3的开发商只倒土地从不盖房,囤地是中国房价暴涨的重要原因。 中新社发 罗琪 摄

  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近日表示,中国有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囤积土地,倒卖土地,却不盖房子,这样的开发商大概占到三分之一左右。业内人士指出,开发商敢于大肆囤地,暴露出我们在土地监管上的诸多漏洞和问题。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认为,囤地进而造成土地闲置的原因相当复杂,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企业方面的原因,即土地“囤而不建”,并且地方政府对这种行为采取了纵容的态度,进一步助长了这种炒地和囤地的现象。

  今年以来,国内各大主要城市“地王”频现,房企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赚得盆满钵满,而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金方面的收入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近年来,地价节节攀升,地产商只要持有土地,不管开发与否,就能获得巨额的利润。过去20年中,地方政府与地产商二者的关系过于亲密。即便地产商囤地待涨,地方政府也不好意思来硬的。”杨红旭说。

  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也表示,从根本上说,企业之所以敢于大规模拿地和囤地,是基于利益驱动,而地方政府纵容这种囤地的行为,同样也是利益驱动,也就是所谓的“土地财政”现象。地方政府是乐见土地价格最大化,因为这样一来,土地出让金就多,可以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

  炒地和囤地而引发的土地闲置现象后果很严重。据杨红旭介绍,一方面,很多大城市新增土地供应非常紧张,比如上海目前已经快把2020年的建设用地指标用完;房产市场供不应求,从而不断推高房价。

  据测算,一方面,2005年以来,即使是成交低迷的2008年,全国每年的商品住宅竣工量都小于销售量。而另一方面,近十年来,全国开发商购而未开的建设用地,却高达13亿平方米左右。

  “显而易见的是,全国人民面临着无房可买的窘境或只能购买高价房的无奈,有些地方政府和地产商手中却握着大量土地。这既是浪费珍贵的土地资源,又是对我国住宅产业的嘲讽。”杨红旭说。

  针对土地闲置和开发商囤地的问题,陈国强指出,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强化监管。“现在关于处理闲置土地和囤地行为的法律法规已经很多了,缺的不是政策,而是执行,不能让这些政策流于空文。”

  他同时表示,财政体制方面的改革也要跟进。目前,土地收益的大部分都留给了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跟土地出让金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在土地收益这一块,把中央和地方的分成做一些调整,可能地方政府推高地价的动力就没有那么大。

  记者了解到,囤地等问题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自8月以来,国土资源部就多次下发清查闲置土地的相关通知。9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集约用地的通知》,该通知针对开发商首次明确规定了相对严格的“闲置”费用标准,并指出将会很快对“闲置”土地征收增值地价。

  杨红旭建议,有关部门要真正做好查处闲置用地工作,除了敢于向那些不良企业“开刀”之外,还须利用制度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比如,国务院曾经下发有关通知提出: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制度,制定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办法。既然部分城市闲置用地过多,那么就别想再申请新的用地指标。(陈伟 李佳鹏)

分享到:
编辑:王晓燕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