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届奥运大幕将启,这次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奥运会,将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远道而来。毫无疑问,又会有若干奥运纪录被改写,又会有若干历史被创造。但仔细想想,奥运的历史,难道仅仅是由运动员创造的吗?当然不是。
人们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在1994年第17 届冬奥会上,我国速滑名将叶乔波带伤出征,用三条绷带固定着左膝走上1000米速滑决赛赛场。就在距终点约100米时,左膝关节又被碎骨锁死,叶乔波凭着惊人的意志冲过终点。虽然仅得铜牌,但全场观众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倒在冰场的她。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体操赛场,全场观众因认为裁判抹杀了28岁的俄罗斯体操名将涅莫夫在单杠决赛中精彩表现而明显压低了分数,长时间发出嘘声为涅莫夫鸣不平,致使比赛无法继续进行,此时,涅莫夫展示了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他多次鞠躬并举手致意,请求观众安静下来,比赛才得以继续。涅莫夫的出面赢得了观众的尊重,最后对这位“无冕之王”报以热烈的掌声。
2007年萨格勒布世乒赛,白俄罗斯名将萨姆索诺夫在男单1/4决赛中与马琳对阵,中间竟为一个误判而替对手与裁判争执,在裁判坚持认定自己得分的情况下,他主动接球下网,不愿接受这有争议的一分。现场观众对他的这一举动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该项赛事所设的伯格曼公平竞赛奖毫无争议地颁给了这位“最友善的对手”……
以上这些令人难忘的一幕幕,无疑是奥运史上最精彩的瞬间。这样的历史是由谁创造的呢?是由运动员,也是由观众。虽然从竞赛的角度来看,这些运动员在当时的赛事中并没有取得优胜,但光荣属于赛场上这些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的伟大的运动员,也属于同样堪称伟大的、对这些失败的英雄表现出的高尚体育精神给予充分理解和毫无保留支持的观众们。可以说是他们共同把以夺取胜利为目的的体育竞赛升华到了更为崇高的境界,使人更深切地感受到竞技体育的真谛,在世界体坛树立永难磨灭的丰碑。这些事例,可以成为我们北京奥运的很好借鉴。
奥林匹克运动追求的“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无疑鼓舞着人们发扬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精神,但胜负绝不是体育运动的全部,奥林匹克运动同样崇尚的“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精神,其中必然也包含了互相尊重、理解与宽容等更为深刻的人文内涵。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有过一段名言:“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这种代表着现代文明的理念应当更深刻地体现在我们观看奥运会比赛的行动中。
衷心期望也有理由相信,在各国体育健儿和广大观众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奥运会将创造更加辉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