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国外年轻人借汉语“东风”寻中国机会 

时间:2009-07-27 14:3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长沙7月27日电(记者 杨舒怡)“中国是一个机会多的国家,尤其是工作方面机会。我希望明年来北京或长沙留学,毕业后或许能在这里找份工作。”澳大利亚大二学生隆龙告诉记者。

  作为第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晋级复赛的112名外国选手之一,隆龙7月上旬应邀来华参加在湖南长沙举行的复赛和决赛,以及在中国多个城市的文化体验活动。

  让隆龙兴奋不已的不只是湘西凤凰秀美的风光,中国社会经济各方面所展现出的“机会”更加诱人。

  隆龙说,他一开始只是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感兴趣,但这些年来发现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于是逐渐产生学好汉语、毕业后在中国从事商科领域工作的念头。

  另一名来自澳大利亚的选手福莱特说,澳大利亚企业参与设计了北京著名建筑“水立方”。作为一名建筑专业的学生,他从那时开始对中国市场产生兴趣。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主任姚喜双教授说,“汉语桥”比赛在世界各国举行预赛,入围选手受邀来华参加复赛和决赛,赛事规模大、影响远。

  姚喜双说,与先前几届比赛相比,这次比赛涉及大约60个国家,参赛选手更多,选手水平也更高。值得注意的是,以往一般是亚洲选手表现更好,而现在越来越多西方国家选手汉语水平过硬。

  “‘汉语热’现象背后是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对外界吸引力日益上升。“语言搭台,经济唱戏”,外国人经由书法、饮食、戏剧、舞蹈等文化艺术形式了解中国的同时,更以炽热眼光关注着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姚喜双说。

  
   记者在“汉语桥”比赛采访中发现,不少选手学习汉语的初衷是毕业后在涉华贸易、文化交流等领域求职,其中不少人渴望到中国工作。除了来自俄罗斯、日本、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的选手,更有不少来自美国、乌克兰等远方国家的大学生表露出这种意向。

  一些选手说,他们最初对中国产生兴趣是缘于中国古老神秘的文明和神奇秀美的风光。那时,他们多少带着些猎奇目光看待中国,关注重点离不开中国功夫、美食、旅游景点等。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与世界交流日益密切,外国年轻人蓦然发觉:中国不仅活在历史里,也活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对这些年轻人而言,中国是一个可以去工作、生活,也值得去工作、生活的地方。

  巴基斯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哈希博对此深有感触。哈希博说,外国朋友了解中国历史文化风韵的渠道相对较多,但深入接触中国当代生活的机会仍属“稀缺”。对于那些考虑今后来华工作或生活的外国大学生而言,读懂当代中国企业和市场是门“必修课”。

  正是由于这一独特的“需求”,哈希博在长沙期间没有按主办方安排参观具有千年历史的岳麓书院,而是在几名中国朋友陪伴下走访湖南大学和中南大学。

  哈希博的观点在这次“汉语桥”比赛中得到印证。不少外国选手对当代中国文化现象表现出浓厚兴趣,紧跟潮流程度绝不输给中国年轻人。

  选手们在演讲中引用著名学者易中天的观点,在才艺表演中模仿小品演员赵本山和小沈阳,在唱歌比赛里演绎台湾歌手王力宏,在日常谈吐中巧妙融合电影《大话西游》、歌曲《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等元素,还会时不时地说出“超女”、“型男”和地方方言等语汇,制造幽默同时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元素。

编辑:王晓燕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