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前荷兰驻华大使:中国必成亚洲乃至世界强国

时间:2009-06-19 14:42   来源:新华网

  专访:“这个国家必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一个强国”——访前荷兰驻华大使杨乐园

  新华网布鲁塞尔6月18日电(记者刘黎)“上世纪60年代我在荷兰驻华代办处工作时,尽管中国经济还比较封闭落后,但我已感觉到,这个国家必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一个强国,必将在亚洲乃至世界舞台上发挥积极作用,”前荷兰驻华大使杨乐园(罗兰·范登贝尔赫)日前谈到他对新中国的印象时说道。

  在法国巴黎以西100多公里的布勒特伊乡间的家中,现年79岁的杨乐园接待了远道而来的新华社记者。在与记者谈到中国时,这位一生与中国渊源深厚的老人难以平静。

  1930年8月,杨乐园出生于上海,其父为荷兰驻沪领事馆领事。日本占领上海后,杨乐园随家人辗转香港和重庆,见证了战乱时期中国的动荡和苦难。1941年,杨乐园随母亲离华赴美国,1945年回到荷兰。大学时期杨乐园在荷兰莱顿大学攻读汉学并获得博士学位。在33年的外交生涯中,他先后两次担任荷兰驻华外交官,共有10年在北京度过。1995年退休后,杨乐园仍担任一些与中国有关的社会职务,经常到中国访问。

  1941年杨乐园离开中国时,这个日军铁蹄下的东方国家给他留下的印象是衰败分裂,百姓在战乱中煎熬,国家前途未卜。然而时隔21年后,当他1962年重返中国担任荷兰驻华代办处官员时,一切都已改变。

  “那时的中国到处都管理严格,社会治安很好。旧的封建制度、军队体系彻底被推翻,贪官污吏没有了。街道整洁,小偷、妓女、乞丐都不见了。看得出,中国已翻开了新的一页,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过去彻底告别了,”杨乐园说。

  回想60年代的北京,杨乐园说,那时物质条件比新中国成立前已经好了很多:水电供应充足,生活必需品有保障,公共交通改善。他说,新中国成立后受益最大的是新中国成立前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贫苦大众,他们的生活条件大幅改善。此外,中国政府兴修公路、铁路、桥梁、水利,全国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

  60年代的中国给杨乐园的另一个重要印象是经贸活动的贫乏。“那时街道上比较冷清,商店很少,娱乐也少,”他回忆道,“那时荷中之间绝大部分贸易都是通过每年的广交会进行,其他领域的双边交往也相当有限。”

  这一情形在他第二次驻华时发生了急遽改变。1986至1992年,杨乐园再度赴华,这一次的职务是荷兰驻华大使。此时,他强烈感受到荷中交往的快速升温,而这一切得益于1978年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变化之快令人吃惊。我1984年访华时,看到街头的索尼、可口可乐的大广告牌,简直不敢相信,因为这在60年代是不可想象的。在80年代,许多事情变为可能。荷中工业、商贸、教育、科研合作有了许多新机会,”他说。

  杨乐园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这些成就有目共睹。与此相伴的是荷中在经济、科技、文教等领域往来的快速增多。担任大使期间,他做了不少牵线搭桥的工作。他说,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荷中交往日益密切,各领域都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他对两国关系的发展态势深感欣慰,相信两国交往有着广阔空间。

  在杨乐园家的书房里,占据整个墙壁的书架满是有关中国的书籍。从杨父时代就开始收集的各种经史子集、辞典工具书,到杨乐园最近在互联网上邮购的中国画册,琳琅满目。然而喜爱中国唐诗和中国画的杨乐园说,他最大的遗憾是对中国及其历史文化仍然了解太少。“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在我有生之年,我将继续学习。”

  谈到对中国人的印象,杨乐园认为,中国人最大的优点是乐观、积极。2007年,杨乐园走访云南一个偏远山村,那里的村民很穷,但他们豁达乐观,对客人也很友好。“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中国人。不管经受了多少磨难,不管现实多么艰难,他们始终能保持乐观,充满希望地生活,这一点非常令人钦佩。”

  杨乐园认为,一个如此顽强的民族,是不会被暂时的困难打垮的。“中国对人类文明史有过杰出贡献。我从不怀疑中国将继续在世界舞台上占据重要一席,为人类文明做出积极贡献。”

编辑:王晓燕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