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中央日报》11月28日文章,原题:大国与强国之间的中国
最近在韩国和中国举行的研讨会是了解经过北京奥运会和世界金融危机后中国氛围的好机会。可是与会的中国高级官员和学者们都异口同声,没有欣然认同中国是强国的事实,他们认为中国依然是发展中的大国。这和外部评价很不同。
外部评价认为,中国已经满足强国的条件,“中国世纪”已经到来。中国是世界第四经济大国,已经开始对世界经济起指导作用,中国正在并购美国企业,并且积极援助面临经济危机的邻国,整理新的地区构想。
可是中国政府眼中的中国虽然综合国力有所发展,但是人均国民收入依然停留在2500美元,未能解决数千万人的温饱问题,处于发展型社会的初期。加上世界金融危机殃及中国实体经济,企业陆续倒闭,如果潜在增长率下滑,将会产生硬着陆的危险,因此时刻保持警惕。对中国来说,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绝对不是富国的指标。
因此,中国虽然在外交中强调大国责任论,但仍保持“韬光养晦”的立场。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承担更多责任的“中国救世论”登场,中国却在“拯救中国就是拯救世界”的认识中,只是向刻不容缓的民生投入约5880亿美元,认为现在不是发扬救世主精神的时候。
这样面对现在危机的中国虽然拥有强国梦想,但是仍然沉着解决大国课题。“不管是多小的问题,如果乘以13亿的话,就会成为大问题。不管经济规模多大,如果除以13亿的话,平均水平就会非常低”。这是中国独特的大国观认识的产物。对于中国来说,现在重要的不是强国的虚荣,而是放低身份,冷静观察现实,寻找具体的解决方法。(作者李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