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德国之声:北京再掀话剧热 真正走向百姓生活

时间:2008-11-19 14:34   来源:环球时报

小剧场话剧《恋爱的犀牛》是话剧在中国得以重新流行的功臣之一

  10月2日,话剧演员正在表演《夜·迷茫》。当日,由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工作室排演的小剧场话剧《夜·迷茫》在长春公演。小剧场话剧是一种新形式话剧,观众可以与演员近距离互动、交流。新华社记者 邵守志 摄

  “德国之声”11月17日文章,原题:北京再掀话剧热

  “走,咱看话剧去!”如果现在再提到北京的文化时尚当属话剧为先。话剧现在已不单是传统表演艺术的象征,而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加上了商业标签的文化产品。

  几年前话剧还没有市场化,中国各地话剧团都存在资金紧缺问题。近两年来当先锋话剧、贺岁话剧等多元化的话剧形式出现之后,话剧开始真正走向百姓生活。因为不论从表演方式到演员阵容都更接近于“真实”。

  北京一家影视公司负责人说:“多元化话剧形式的出现是市场竞争的结果。目前话剧市场正处于不断整合的阶段,选择大众感兴趣的题材让话剧这门艺术能更广发展也未尝不可。”

  如果哪天话剧可以回归成国家行为,国家像投资大剧院一样为文化产业注资,或许艺术家们才能专注于创作雅俗共赏的作品,才能使中国话剧成为赶超西方的文化利器之一。

  真正走向百姓生活

  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的798艺术区让人们知道了什么是行为艺术?郭德刚相声也让人们找回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

  从著名戏剧导演孟京辉的话剧《恋爱的犀牛》到新锐海归制作人边文彤打造的小剧场话剧《谁爱谁爱谁谁》不难看出,话剧已不单是传统表演艺术的象征,而是在商业文化下、市场经济大潮中加上了商业标签的文化产品。

  几年前在话剧没有进入市场化的年代,中国各地话剧团都存在资金紧缺问题,话剧演员不再只局限于舞台工作,他们走下舞台走进大银幕。然而近两年来当先锋话剧、贺岁话剧、明星话剧等多元化的话剧形式出现之后,意味着话剧开始真正走向百姓生活。因为不论从表演方式到演员阵容都更接近于“真实”。

编辑:王晓燕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