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8月17日文章,原题:中国人的热情 我们的冷漠
为了做好东道主的角色,让外界见到中国完美形象,中国人可是“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不惜关闭工厂、牺牲自我,以便完成大我。外国媒体不失时机地,同时搭上环境污染、人权等话题对中国冷嘲热讽,分明是在火上加油,非常不应该。
在对他人指指点点时,批判者是否曾扪心自问,如果换成是自己,是否也能够做出同样的牺牲,能够做得一样好?
尽管我国女子乒乓球队日前让我们与48年无缘的奥运奖牌再次重逢,但走在大街上,举国欢腾的景象却丝毫不见,新加坡人还是一贯的冷漠、面无表情。再说几天前,与同事到报馆对面打包晚餐,正巧是游泳健将陶李力争100米蝶泳的决赛。这是新加坡游泳健儿第一次打入决赛,但满满的咖啡店里只有我们两人傻乎乎地站在电视前看比赛,来往的路人,只是看一眼电视就面无表情地走开,似乎这场比赛和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新加坡人不单是缺乏激情,还自私自利。拿即将来临的夜间F1赛事来说。与德士司机谈起这个值得国人骄傲、举世瞩目的赛事时,司机一开口就是埋怨个不停,甚至对可能造成的种种不便破口大骂。
相比之下,中国人对国家举办奥运赛事深感骄傲,尽管自己没份直接参与,也深具荣誉感,在路上碰到游客,即使语言不通也会尽地主之谊伸出援手,让他们感觉宾至如归。在这方面,新加坡有很多需要反省和学习的地方,尤其是改变“人人为我”的心态,学习如何“我为人人”。
为了一个期待已久的共同目标,中国上自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从申办、筹备到主办奥运期间都能声声共鸣,心心相印,创造属于全体国人的美好记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