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如果不说中文,就不了解现实”(作者 Tini Tran/编译 朱庆和)
当何景贤1957年在台湾与人合办中文语言学校时,他惟一的学生只是少数几名西方传教士。50年后,情况大不一样了。何的学校教室里如今坐满了人,他们都渴望学习他们眼中的下一门全球性语言:汉语。
正在崛起为经济大国的中国或许是21世纪惟一能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国家。对于新一代的学生、商人乃至艺术家来说,如今的机遇之地是在东方而不是西方。
许多人受到这种机遇的吸引,他们寻找种种办法来给自己在中国的行动导航,那里的工作环境经常像美国西部一般混乱无序。
对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就表明了这股潮流。全世界有大约4000万人在学习普通话。2006年到中国学普通话的外国人接近10万人,这是5年前人数的两倍多。何景贤说:“在我们那个年代,美国是追逐人生梦想的第一选择。”他创办的台北语文学院如今拥有16个分部、2400名学生,其中9个分部是在中国大陆。现在的这一代人“认为他们的将来是在中国。为什么大老远跑到美国去?我的朋友都鼓励子女来中国。”
畅销书《10亿消费者》的作者麦健陆(James McGregor)说,“中央王国的崛起显然类似于于上世纪的美国,当时的美国吸引了全世界的人”。这位前《华尔街日报》记者如今在北京经营一家商务咨询公司,他给那些打算去中国的人的忠告是:要头脑开放、有冒险精神以及要见怪不怪。
其他的关键是什么?扎实的中文技能。他说:“如果想成为企业家,就有必要扎进文化之中。任何想今后到中国经商的20岁美国人,如果不想学普通话就什么也不要想。”
36岁的企业家约瑟夫·格林早在10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在1997年拿到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首次到台湾学习汉语。这名来自休斯顿的美国人在飞快地说着汉语时,已察觉不到南方人拖长调子的那种浓重口音了。格林说自己很幸运,他专心学中文时,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中国在哪儿呢”。现在他的朋友和家人都说他有远见。格林认为,中文“不会超过英语,但讲中文的人很多,它有机会像英语一样融入主流”。他如今在台湾大学进修高级汉语。“连得克萨斯州的普通人都在说‘哇!就是它了,我得学中文。’”
对中文的兴趣没有其他地方能比得上亚洲国家了,中国的迅速上升改变了其邻国所考虑的优先事务。据不久前盖洛普咨询公司在13个亚洲国家进行的调查,约40%的受访者表示,中国将在今后50年取代美国成为第一超级大国。
到中国学习语言最多的5个国家中有4个是在亚洲——分别是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和越南。排在第三位的美国是其中惟一的西方国家。在台湾地区,过去10年来学汉语的留学生人数增加一倍,达到了1.1万人左右,其中约60%是亚洲人。大多数来自日本和韩国,来自东南亚的留学生也在增长。剩下的主要来自美国和欧洲。
对汉语的需求大部分来自商界,这给像台北语文学院这样的中文语言学校带来了繁荣。27岁的川内健太郎是台北语文学院的一名学生,他说:“中国大陆的强大改变了一切。”他的雇主出钱让他和其他10多位同事全时学习汉语,“我们公司需要我学中文。”
但是,如果只学语言而不去了解中国文化及其独特的商业风格,那也成不了大事——这也是亚当·索比斯基主动去感受文化的原因。30岁的他自称是“来自明尼苏达州的农家男孩”,2004年他到中国东北城市大连为一家美国贸易公司开设办事处。
他尝试着像当地商人一样谈话和穿衣。他在周末接到商务电话,发现在中国生活与做生意几乎没什么界限。他还尝试喝白酒,直到开始伤害到健康。他说:“刚开始喝时,我想自己必须这样。不然会冒犯他们。但最重要的是健康。”索比斯基说,他最终发现生意成功的关键是发展个人关系。“如果你用语言技能去发展关系,你最终会得到帮助。哪天你遇到麻烦了,你就可以找你的朋友,那些有关系的人会帮你。”
去年12月,中文流利的索比斯基在年度语言竞赛中获得了第一名。他说懂中文能给做生意奠定好的基础,使关系变得人情味。他说:“大多数身在中国的外国人对那里的现实一无所知。如果不会说中文,他们就无从发现真正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