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8年3月9日文章:锐意创新的中国新一代设计师(作者:爱丽丝·洛斯肖恩)
中国是发明了火药、炼铁、指南针、造纸、丝绸和牙刷的国度。而如今的中国则堪称为“世界工厂”,从沃尔玛出售的整理箱到设计精致的iphone手机都产自这里。飞速发展的中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复兴昔日辉煌的创新历史,不仅要“中国制造”,而且要“中国设计”。
距北京奥运会只有数月,中国设计领域更是以“中国设计”作为其发展的主题。恰巧,中国新一代设计师的作品在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近日的一场展览中亮相,他们作品中与众不同的设计语言也为世人所知。
“中国设计的发展很独特。首先,中国设计的发展是自下而上的,是由那些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的设计师为主导的。”策展人之一劳伦·帕克说。“其次,他们的风格是多元的,既借鉴了国际设计的潮流走向,又吸收了很多中国历史和传统的元素。新与旧,本土与国际,融合一处,创造出了非常有趣且风格独特的作品。”
中国设计展选择了亲近传统,他们更关注于20世纪的商业设计范例与设计团队。像破旧家居绑起来做成的椅子,这种人们由于缺钱或物资短缺而自己动手制作的东西,备受西方设计师的推崇,成为中国设计的灵感之作。而参展作品也主要来自于中国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
在中国,设计师还是新兴职业。计划经济时代,美工人员属于国营单位。上世纪90年代,尽管电影和艺术都在蓬勃发展,但同为视觉文化的设计却起步很晚。上世纪末,中国的设计学校还寥寥无几,如今中国的设计类学校数量已超过500所,还有很多正在建设中。
堪称当今中国视觉代表作的有北京CCTV新总部,由荷兰建筑师莱姆·库哈斯设计;北京奥运场馆鸟巢,由瑞士赫尔措格·德·梅隆设计事务所与中国艺术家艾未未共同设计。年轻的中国未来设计师们正在新兴的城市中奋进。
深圳,香港北部的小渔村在1980年成为经济特区。上世纪80年代这里成为中国印刷业中心,从而吸引了一批平面设计师的到来。在香港同期设计作品与中国传统书法的双重影响下,设计师们形成了富有活力的深圳平面设计中心。
上海也不甘示弱。上世纪20至30年代的上海是“中国摩登”的诞生地,诱人的设计传统,加之现代时尚、广告、传媒等产业的发展,加速了上海设计的发展,出现了Perk等知名平面设计团队。
北京是中国的建筑设计中心,这要感谢奥运会之前的城市大开发。前文提到的鸟巢,以及由英国设计团队Foster + Partners设计的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还有很多由中国年轻设计师设计的商业项目都在建设当中。年轻建筑师们也意识到,独特建筑设计梦想的实现需要机遇的支撑。
与建筑设计不同,在中国的平面设计与时装时尚设计领域,设计师们简约而又经济的设计已经得到了联想、海尔等公司的青睐。
这次展览描绘出了中国生机勃勃的设计界,也审视出了中国设计存在的问题。在许多匆忙建立的中国设计学校中,设计教学的质量令人堪忧。还有,文革的影响持续存在于很多设计教学实践中。
策展人帕克认为,中国设计的最大挑战并不是设计师缺少创造力和志向,而是需要加强设计基础教育,以产生持久的设计能量。“中国政府应该投资扶持中国设计师,创造一个有利于设计发展的环境,这样的话,中国设计公司才能迅速成长。”(编译 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