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英国《金融时报》2月18日发表文章,题目是“中国中部地区开辟自己的路子”,文章摘要如下。
2007年8月11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到安徽、湖南的企业、农村、学校、社区调研,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共商促进中部崛起大计。这是8月13日,温家宝在湖南长沙国家杂交稻研究中心的试验田边,听取“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介绍杂交稻研究情况。(新华社记者姚大伟 摄)
中国的经济“奇迹”迄今为止基本上限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这主要是因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的商品便于从上海、宁波、广州和香港等港口输出。
面对地区收入差异,中央政府正想方设法将经济发展扩展到安徽和江西等地———这两个内陆省份坐落在富裕的沿海省份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附近。
今后五年,中国中部地区将迅速发展,部分地仿效中国东部的发展模式。由于沿海地区成本增加,江西和安徽的出口加工行业低端产品生产迅速发展。
不过,模仿东部地区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会是中部地区的主要增长途径。相反,安徽和江西力图成为“中国的中国”———向中国的其它地区(尤其是富裕的东部沿海地区)供应低成本商品,正如中国向世界其它地方供应低成本商品一样。
近年来,在中国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诸如劳动力、水和电等生产成本日益增加,给中部地区出口行业创造了有利机会。中部地区最明显的竞争优势是劳动力成本:同广东省相比,安徽的工人平均月薪低32%,江西低40%。而且,中部地区交通也很便利。江西省九江市和安徽省芜湖市都是长江流域的港口城市,为产品运往上海集装箱码头提供便利条件。
因此,出口产品加工厂商已经发现中国中部地区是一个具吸引力的选择,可以将生产基地从沿海地区转移到中部。安徽和江西两省的出口增速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安徽的冰箱和洗衣机产量在全国总产量中所占份额已经超过一些富裕的东部省份。
安徽和江西省政府提出了“3+2”的战略,也就是长江三角洲的江苏、上海和浙江再加上安徽和江西两省。这种计划本身就是中央政府2004年底宣布的“中部崛起”战略的产物。
“中部崛起”战略最持久的影响是运输设施大大改善。安徽和江西2003年以来公路建设分别居全国第五和第十位,其它中部地区省份———河南、湖北等也跃居前列。
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模式与东部的不同突显中国经济更广泛的一个特点:与流行的看法相反,从整体上看,中国经济增长并非完全依赖出口。尽管出口行业的发展促进了急需的技术和管理方面专业知识的引进,但每年净出口对总的GDP增长的直接贡献仅为几个百分点。
中国中部地区经济结构表明,通过满足国内钢铁、水泥、化学制品、电力以及其它投资品的需求,中国有足够大的经济增长空间。(编辑:刘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