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瑞士学者解析:为什么中国崛起将是和平的?

时间:2008-02-20 11:06   来源:新华网

  2月17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当地青年与充气福娃合影。当日,中国新年庆祝活动在巴西利亚新命名的“世界和谐广场”举行,中国驻巴西大使陈笃庆、巴西利亚市市长库提尼奥与观众们一起观看了舞狮、功夫和中国歌舞等表演。   新华社记者赵焱摄

   新华网专稿: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让-皮埃尔·莱曼日前在媒体撰文説:"中国的崛起将是和平的。"美国《全球主义者》在线杂志16日刊发了莱曼的这篇文章,题为《我眼中的中国:探索中国的未来》,要点如下:

  按照理想的做法,我将不满足于从旁观察。正如人们经常指出的那样,以往每当有新的全球大国崭露头角,战争总是接踵而至。中国充分注意到了人类历史上的这一可悲记录,并且表示,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中国的崛起将是和平的。

  目前存在两种主要观点:

  一种是,中国不具备好战的帝国主义传统。这种观点其实完全基于历史,并不十分令人信服。

  第二种看法比较具有说服力:中国的国内议程和挑战极其繁复而严峻,所以缺少对外冒险的时间、意愿和精力。中国的优先重点是和平的国内经济发展,而不是对外扩张。

  2月10日,新春游行的队伍行进在英国伦敦街头。当天,伦敦举行一系列活动,庆祝中国农历新年。 新华社记者谢秀栋摄

  前进阻力

  世界经济强国也是相对贫穷的国家---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或许更准确的说法是,作为强有力的经济引擎,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人口的收入低于全球平均标准,属于全球最贫困的人口。

  农村地区有8亿人口还很穷,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确实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不仅如此,中国还面临着贫富严重不均的问题。

  中国的环境问题同样令人忧心。快速的工业化伴以地方上存在的腐败现象,导致环境严重恶化。实现经济增长与环保(增长与绿色)之间的平衡并非易事。

  此外,中国一方面要维持增长,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必要的公共必需品,如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另一方面还必须满足中国迅速扩大的中产阶层不断提高的要求。制度(尤其是法治方面的制度)还很不健全。

  经济骤然衰退是有可能阻碍和平崛起的局面之一。

  美国因素

  必须指出的是,中国的崛起和平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国内的形势发展,但也决定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形势和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关系。

  如果北京认为台湾在采取谋求独立的措施,那么无论中国的经济形势如何,北京十有八九要以武力回应。中国人认为,台湾问题完全是内政。这种观点没有错。台湾的居民主要从中国大陆迁徙而来。原住民的人数不到总人口的2%。台湾历来被视作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由此就引出了中国崛起的过程中最难以估量的因素---美国。美国有相当一批决策者和政策专家认为,美中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如果要适应中国的崛起,还必须保持以往在全世界行之有效的多边框架。这也是世贸组织多哈回合陷于停滞令人感到极为遗憾的诸多原因之一。

  鉴于这可能是我职业生涯中的最后十年,我的计划不光是"从旁观察"中国的形势发展和中国对全球的影响。

   这是乌鲁木齐市外环路(2005年9月28日摄)。 自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从2003年到2007年的5年间,国民经济持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经济增长较快、质量效益提高、结构协调性增强、群众实惠增多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分析形势,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关税、利率等多种手段,果断推出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密不可分。 新华社发

  美好希望

  我们必须意识到,中国自身的发展前景充满机遇,也充满不确定性、脆弱性和多变性。同样,中国的大举复兴给国际体系带来了诸多机遇,也带来了不可小视的不确定、脆弱和多变因素。

  尽管存在诸多挑战、潜在困难和危险,但我还是认为,我们有理由对中国的长远发展前景保持审慎乐观的态度。

  我认为,中国正在发展,将逐渐形成更加自由、多元化和负责任的管理形式,打造更加公正的社会。

  如果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就必须缩小贫富差距,实施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计划。这也许要花费20-30年时间,我本人很可能将无缘目睹全过程。全世界应该鼓励中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回过头来看,我个人迄今为止的人生历程非常幸运。我的祖父和父亲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其间的经济萧条。我出生在1945年夏天,与战争和贫困擦肩而过。

  为了他们和所有将在这个世纪生活很长时间的人,我们必须正视这个挑战:让中国的和平崛起成为现实。

编辑:杨云涛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