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英国大使在《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重申中国对钓鱼岛立场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2日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题为《来而不往非礼也》的署名文章,介绍钓鱼岛归属历史并重申中国对钓鱼岛拥有主权的立场。
刘晓明在文章中提到英国广播公司(BBC)几天前播出的一档节目。这档题为《历史的警示》的节目讲述了纳粹法西斯在二战期间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希望历史引以为戒。节目中,一位曾为纳粹政府效力的德国人对其当时的行为深感羞耻和愧疚。
刘晓明说,这个节目使他想起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一句名言:“态度虽小但能决定成败”。他说,不少史学家将战后的日本与德国进行过深入比较,结论惊人一致,那就是日本对二战缺乏真正的反省和诚恳的认错。日本至今仍在靖国神社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日本政府高级官员经常前往参拜。日本部分领导人曾对二战表示过歉意,但从未令其邻国信服。
刘晓明在文章中说,参拜战犯性质是严重的,在领土问题上玩火更是危险。近来,日本一些政客在中国领土钓鱼岛问题上大做文章,背弃中日两国领导人在两国邦交正常化时达成的“搁置争议,留待以后解决”的共识。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上个月访问英国时还宣称,“应将有关问题与历史分割开来”,但历史是不容分割的。
刘晓明指出,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有充足史料为据。早在十四、十五世纪中国就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十六世纪中国将钓鱼岛划入中国海防范围。而日本“发现”所谓无人居住的钓鱼岛并声称其为“无主地”是在1884年。1895年甲午战争期间,钓鱼岛随台湾一起被日本窃取,二战中发表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均明文规定“日本将其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国”。
刘晓明说,1951年,美国等一些国家排除中国与日本缔结“旧金山和约”,规定美托管琉球列岛(即今日冲绳)。之后,美托管当局擅自扩大托管范围,将中国钓鱼岛划入其中。1971年美日签署“归还冲绳协定”就钓鱼岛管辖权私相授受。这些都遭到中国政府强烈反对。1971年10月,美国政府不得不表示:“把原从日本取得的对这些岛屿的施政权归还给日本,毫不损害有关主权的主张。”今年9月美国国会研究部发表的报告再次确认,当年“将钓鱼岛行政管理权转交给日本并不意味着对该岛屿的主权主张有任何倾向”。
刘晓明表示,此次钓鱼岛争端骤升起因于日本政府非法“购岛”,由日方一手挑起。中方曾在各个层次反复向日方表明立场和关切,但日方置若罔闻,一意孤行。值得注意的是,日方“购岛”不是一个孤立行动,近年日方一直处心积虑地强化对钓鱼岛的所谓“实际控制”,企图将其单方面主张强加给中方,先后采取了“命名”、登岛、调查、修法、巡视等一系列单方面行动,“购岛”也是其中一个环节。如果中国不作出必要反应,日本势必还有进一步升级行动。刘晓明说,日本所谓“政府‘购岛’是为了防止东京都知事‘抢购’而导致事态更加不利”,这完全是自欺欺人的说法,谁能相信这不是在演“双簧”?
刘晓明指出,中国一贯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同时在涉及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中国也一贯坚持原则。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被迫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全是正当的,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必须做的。事实证明真正企图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挑战战后国际秩序不是别国,正是日本。
刘晓明最后表示,日本要想与亚洲邻国和平相处,要想赢得一个友善的周边环境,就需铭记丘吉尔的名言,认真反思自己的态度,并在行动上向欧洲特别是战后的德国学习。
《金融时报》创办于1888年,是英国知名的大报之一,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主流报刊,各国政要、工商界领袖和社会精英常在此发表文章。该报目前有英国、欧洲、美国、亚洲4个英语版本,在全球20个城市印刷和140个国家及地区销售。
[ 责任编辑: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