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国际  >   正文

媒体称俄不想在中日争端中“选边” 涉本国利益

2012年11月02日 09:0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几天前访问日本的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在东京表示,俄罗斯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不想“选边站”。他说:“中日岛屿争端问题在俄日双方会谈中被提及过。俄罗斯不会站在任何一边。他们彼此之间应该谈判,我们支持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这是近一段时间以来俄高层就中日钓鱼岛问题的首次公开表态。这一表态立即被俄媒体所关注,并多以“俄不打算支持中日争端中的任何一方”为标题转发。那么,俄罗斯对当前中日钓鱼岛问题的真实想法又是什么呢?从俄官方谨慎表态、俄媒体密切关注、俄学者深入分析和百姓的普遍看法中,我们似乎能隐约看出些端倪。借用俄《观点报》网站刊登的文章标题来说就是:“最好别介入”。很多俄学者都建议,俄罗斯官方在这个问题上最好选择“礼貌地站在旁边”。

  俄式“中立”与美式“中立”不同

  一向“喜欢介入”、“注重自身存在感”的俄罗斯,为何在中日钓鱼岛问题上却显然格外小心谨慎呢?这与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关,也与俄日关系的最新微妙变化有关,更与俄罗斯本国的国家利益有关。

  中日此轮钓鱼岛争端发生以来,俄高层官员和外交部在公开场合都没有主动谈及此问题,帕特鲁舍夫在东京的谈话应该算是一个“权威表态”了。俄国际问题专家对本报记者强调:“俄罗斯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的中立立场,与美国人所说的中立立场不同。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是‘假中立’,由于美日安保条约的存在,美国其实是站在日本一边的;而俄罗斯人所说的中立,肯定是不会站到日本一侧的。”而当本报记者追问“俄罗斯不站到日本一侧是否等于是站到中国一侧”时,对方笑而不语。

  10月24日,俄国际文传电讯社刊发了该社就钓鱼岛问题对中国驻俄大使李辉的采访。记者问:“鉴于钓鱼岛区域形势日趋紧张,中国是否会与俄罗斯就钓鱼岛形势进行磋商?中方如何评价俄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李大使回答说:“中俄作为战略协作伙伴,已在各个级别上建立了涵盖所有领域的交流和磋商机制,并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着密切的沟通与协调。”李大使进一步指出,“中俄同为二战战胜国,在维护二战胜利成果方面拥有共同利益和一致立场。2010年9月,两国元首在北京发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5周年的联合声明》,强调中俄两国坚决谴责篡改二战历史、美化纳粹和军国主义分子及其帮凶的图谋;坚决反对篡改《联合国宪章》和其他国际文件对二战作出的定论。”李大使最后强调:“随着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发展,这一声明越发显示出其重要性和迫切性。中俄双方应继续予以落实。”

  对于李大使的表态,有些俄罗斯媒体“深度解读”为“中国欲拉俄参与钓鱼岛争端”,并建议俄最好不要“掺和”此事。《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杂志主编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在评论李辉大使的这个回答时指出:“中国同志非常希望俄罗斯在钓鱼岛争端中站在他们一边,并努力借助已签订的两国协作共同声明等文件打造统一反日战线。”

  卢基扬诺夫认为:“俄无论如何都不能这么做。因为,俄日岛屿争端和中日岛屿争端属同一类型,而俄在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争端中的处境,恰恰与日本在钓鱼岛争端中的处境相同。由于二战后的外交和政治事件,日本实际控制了钓鱼岛;而俄罗斯的情况也是如此,只不过俄罗斯是根据二战结果控制南千岛群岛的。中国质疑日本岛屿主权和日本质疑俄岛屿主权性质是类似的。因此,倘若支持中方,俄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卢基扬诺夫还表示:“这个问题最终还是要在权衡力量和利益的基础上解决。”

  俄百姓观点“百花齐放”

  虽然卢基扬诺夫的这一分析只是“一家之言”,但他的观点,或多或少地代表了俄罗斯不少国际问题专家的看法,甚至暴露出俄官方的某些真实考虑。

  俄罗斯老百姓对这个问题又是如何看的呢?在俄《观点报》网站10月24日就中日钓鱼岛争端发表的《最好别介入》一文的跟帖中,本报记者注意到了几条让人玩味的俄罗斯网民的评论。

  有俄罗斯网友说:“在俄罗斯,谁都不会介入中日争端,但对日本必须保持警惕。日本人与德国人不同,他们不道歉并对自己当年的失败很惋惜。日本与所有邻国都有领土争端,这并不是偶然的。因此,我们要加强太平洋舰队。”

  还有俄罗斯网民评论道:“在正式表态时,我们当然不能公开支持任何一方。但俄方应该利用这一机会,继续加强在南千岛群岛问题上对日本的压力,这样也就从侧面支持了中国。”

  另外一位俄罗斯网友称:“我们和中国是战略合作伙伴,还是和日本?我想提醒的是,中国虽然没有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但中国是支持俄罗斯的。所以,我们应该对中国回报以支持,否则还叫什么‘伙伴’?”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