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最后一场辩论结束次日,笔者正好抵达华盛顿访问,一位美国朋友半开玩笑地说,“今年美国大选辩论中提及中国的频率仅次于以色列,你该高兴了吧?”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大选中中国话题经历了从人权问题到安全问题再到经济问题的变化,且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1992年美国大选炒作中国人权问题,出现频率只是个位数,反映了美国在冷战刚结束后的胜利者心态和对西方制度与价值观所怀有的优越感。2000年美国大选炒作中国构成的安全威胁,这是克林顿第二任期内共和党不断鼓吹“中国威胁论”的延续,它反映了美国保守派对中国崛起的疑虑与不安。2012年美国大选突出来自中国的经济挑战,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经济的不景气,同时也揭示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冲击效应。
20年来,美国在变化,中国在变化,两国的发展态势和力量对比也在相应地发生变化,从而给中美关系带来了新的影响。美国党派政治和利益集团政治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削弱了美国政治精英的制度优越感,降低了他们向别国推广美国价值观的底气,在人权和价值观上敲打中国已显得不合时宜。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使美国患上战略疲劳症,不期而至的经济危机使得国防预算的削减不可避免,在此情况下兜售中国军事威胁很难再有卖点。鉴于经济形势的严峻和公众对经济问题的压倒性关注,罗姆尼于是选择在经济上炒作中国议题,既作为攻击奥巴马的射击点,也以此吸引公众的眼球。
当然,把中国议题完全归咎于罗姆尼的竞选策略有欠公允。事实上,今日美国朝野对中国的关注度远超以往。在奥罗最后一场辩论中,话题之一就是“中国的崛起与明日的世界”,辩论的设计者把中国“单挑”出来并与未来世界的走向相联系,这是从未有过的。总体而言,这对中美关系究竟释放了什么样的信息?
[ 责任编辑:张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