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国际  >   正文

美媒称中美关系变脆弱 专家吁培育两国民众互信

2012年10月22日 10:49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美国总统大选的两位候选人——现任总统奥巴马和共和党挑战者罗姆尼将于22日举行最后一场电视辩论,主要议题为外交政策。目前的最新民调显示,两人支持率难分伯仲,选情陷入胶着状态。美国《纽约时报》网站认为,在第三次辩论中,“中国的崛起与未来世界”将作为主要辩题之一,“中国将再次成为焦点”。

  20日,《纽约时报》网站发表题为《中国谨慎对待候选人的强硬讲话》的文章指出,尽管在美国大选期间抨击中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但是北京的政界、商界和学术界越来越担心,这些抨击在美国公众和政治家之间如此热络,以至于在选举后都难以降温。文章说,在日前举行的第二次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中,“中国”一词被两位候选人提到了22次,但几乎都是负面的。文章还认为,在过去的两年,美中关系变得更加脆弱,两国间贸易与战略的分歧使得美国担心中国侵犯其长期以来在亚洲的影响力。对美方来说,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就业疲弱的“替罪羊”。这种对中国的担忧,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如奥巴马上月下令禁止一家中资公司收购俄勒冈州的一个风力发电厂。

  文章提到,根据皮尤中心今年早些时间的一项调查,39%的受访中国人认为中美之间具有合作性,而在2010年,持这一观点的受访者将近三分之二;2010年的调查结果还显示,8%的受访者认为中美间有敌意,而今年,这一数值上涨到26%。文章指出,在美国大选在即和中国领导层即将换届的背景下,伴随对自己实力增长的信心,中国在面对美国时显得更为谨慎。

  美国总统竞选中的美中关系“噪音”,也引发了美国其他媒体的关注。《赫芬顿邮报》网站上周刊登的题为《美中关系的未来》文章指出,奥巴马和罗姆尼似乎都认为基辛格时代的美中关系模式已不受历史的欢迎。不幸的是,旧的合作基础崩溃的同时,误解、沟通障碍和不信任抑制了新合作机制的诞生。文章认为,不信任的关键源于一种国际关系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美中之间的冲突是历史上预设的。持有这种理论的学者在两国公众和领导层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文章指出,通往和平和富有成效的美中关系的未来之路,不可能建立在一种对战争的相互恐惧之上。这种“对冲战略”不仅会引发高科技武器竞赛甚至会引发核战争,也会阻碍双方寻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解决之道的努力。文章说,构建美中之间新关系最有希望的办法,应该是超越依靠所谓一部分政治精英之间的“老朋友”关系来维系两国关系的老路。解决美国大选中过分响亮的“噪音”以及中国民众对美国误解的最好办法,是在美中民众中培养具有广泛意义的互信。 (记者 成珞)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军事新闻 科技新闻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