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对中国的偏见迟早会改变

时间:2012-08-09 09:03  来源:人民日报

  英国《自然》杂志向叶诗文道歉了,这才是一家“讲科学”媒体应有的风度。可发生在本届伦敦奥运会上的众多公案中还有“沉冤待雪”的。

  自古以来,中国人有三大情结:主圣明、官清明、侠客行。这三大情结都直指一个方向——为民作主、为政持平。人们常说,我们有这种情结,源于制度保障不健全,全靠道德律令。可制度终究要由人制定、由人执行。你看,尽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有一整套清晰的规则体系,但在执行中也还会出现诸多偏差。

  有人说偏差源于西方人对“不类己者”持有的根深蒂固的偏见。这话要历史地看。

  从经济、文化上看,百年来的世界是西化的,而我们是他们的“化外之地”。18世纪,西方社会还对中国充满敬意,康熙、乾隆得到启蒙思想家们的吹捧,路易十四、腓特烈大帝皆奉中国为榜样。但在后来的交锋中,中国的文化传统伴随国家地位跌入谷底。一部《剑桥战争史》,没有中国的位置。近200年来,中国的一切在西方人看来都是微不足道的。日积月累,形成固见。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在全球化中也赢得了尊重,但中国崛起之快,许多人还不适应,往往用老黄历看待中国,也因此对中国的进步抱有偏见。

  历史和现实提示我们,如果我们没有足以与之抗衡的“高”与“强”,没有“彼可取而代之”的实力,就难免要受制于人。我们坚信,那种陈旧过时的中国观迟早会改变。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两岸新闻 台湾新闻

分享到:
编辑:张晓静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