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让球风波”持续发酵 引发“全民”大讨论

时间:2012-08-03 08: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国际羽联1日当天宣布因“消极比赛”取消八位羽毛球女子运动员伦敦奥运会的比赛资格。图为中国选手于洋、王晓理(左上)、韩国组合郑景银、金荷娜(右上)、韩国选手河贞恩、金旼贞(左下)印尼选手波莉、乔哈里(右下)。

  距离国际羽联宣布取消包括中国女双组合于洋、王晓理在内的8名运动员参赛资格已有一天多,但“让球风波”仍在持续发酵。

  当事人于洋、王晓理首先在微博上对此事进行了回应,炮轰赛制不合理。但她们在随后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未全力出战,要向所有的球迷朋友们道歉。

  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继1日公开表示道歉后,2日又通过微博表示:“等比赛结束我会择机把过程分析给大家听。”

  两名涉事中国运动员的家属也现身媒体,回应此事。于洋的父母接受采访时表示,其最大心愿就是希望女儿早日回到自己身边。“不管别人怎么说,她都是我最爱的女儿。爸爸妈妈永远站在你身后。”

  王晓理的家人表示,即便不是世界排名第一,即便没有获得世界冠军,孩子依然是他们的骄傲。

  一石激起千层浪,“让球事件”在中国国内舆论引发重大反响。媒体、名人和众多普通网民,纷纷对奥运精神、羽联赛制以及“以退为进”战略等话题进行了充分讨论。

  经过一天多时间的“发酵”后,中国国内舆论也逐渐趋于理性。同情运动员的声音增多。在网络上,网友对“让球事件”表现出极大的关注。网友“穿着马褂儿看球儿”表示,“为避免提前相遇而故意输球,战术可以理解,但的确有失体育精神!”网友“瞿丽霞”则认为,“国际羽联的处罚,最后由运动员付出运动生涯的惨重代价!中国体育应该反思。”另有网友指出,“不能责怪运动员,她们只是被动执行者,甚至不能只由她们买单,不公!”

  多家中国报纸都在其奥运版的显着位置报道了“让球事件”。中国官方媒体《人民日报》认为,国际羽联不能将新规则的不智之处作为惩处运动员的理由。该报认为,体育道德的追求也有理想化成分,难能脱离现实。矛盾各方位置不同,都有道理,只能不断调整,而非在一次大赛时就能达到完全统一。

  新华社在就此事发表了多篇评论后,2日又发表了一篇题为《沉重的罚单:羽毛球的自省与奋起》的文章,称沉重的罚单催人警醒,有太多东西值得探究。文章认为,不赢却可得利,说明伦敦奥运会羽毛球新赛制存在漏洞。但文章同时也指出,利用规则的漏洞并不鲜见,但前提是不能违背体育精神。

  中国各地的都市报,也均对此事高度关注。《新京报》2日发表社论指出,从此事所激起的舆论争议来看,如何让一些民众、运动员、教练员,消解“金牌至上”情结,放弃对消极比赛正当性的认同,要做的事并不轻松。上海的《东方早报》认为,纷繁复杂的现代体育世界中,要保持高尚绝非容易的事,时时念及体育精神由此更显必要,正所谓“求乎其上,得乎其中”。而如果总是以底线标准要求自己,体育精神的丧失就只是时间问题。

分享到:
编辑:吴怡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