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至4日,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同时进行的,还有第三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会议,以及第二轮中美战略安全对话。双方数十位重量级高官齐聚北京,共商中美关系发展大计,使对话成为国际社会瞩目的焦点。
更加被媒体关注的是,就在对话前夕,美日首脑刚在华盛顿实现会晤,希拉里·克林顿几乎是刚结束美日对话就直奔机场飞往北京的;与此同时,菲律宾外长及防长也刚结束在华盛顿的访问。联想到最近中菲围绕黄岩岛问题在南海的对峙以及中日围绕钓鱼岛问题展开的紧张博弈,本轮中美对话究竟会产生什么成果,对中美关系以及地区格局将带来什么影响,更加成为焦点。
显然,这次对话恰逢美国大选之前,人们自然关心几个问题: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能否延续下去?什么样的主题能够成为该机制未来几年聚焦的重点?
胡锦涛主席5月3日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讲话,很大程度上针对着上述疑问,使人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之感。讲话不仅全面总结了对话开启以来取得的成就,而且希望对话成为“长效机制”,表达了中国政府希望本轮对话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政治意愿。更重要的是,胡主席就中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提出了具体构想。
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中美两国元首就建立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达成共识;2012年2月,习近平副主席访美期间,就如何落实两国元首共识,进一步提出要构建“前无古人,但后启来者”的新型大国关系倡议。紧接着,希拉里·克林顿在美国和平研究所、美国海军学院先后发表两次重要讲话,同样提到“中国不是苏联”、“中美不应走向冷战”,中美要建立一种“在竞争与合作中实现最佳平衡”的大国关系,“而这是没有先例可循的”。奥巴马总统也多次表示,中国的崛起有利于美国,正如美国的繁荣有利于中国。中美两国高层不约而同地意识到,在当前时代,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破解历史上后兴大国与守成大国走向冲突这一难题的唯一选择。这是两国在全面总结40年关系正常化历史、冷静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局势后得出的重要结论。
然而,要在历史传统、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大相径庭的两个大国间发展新型大国关系,谈何容易!为此,胡锦涛主席提出“创新思维、相互信任、平等互谅、积极行动、厚植友谊”五点构想,作为两国未来努力的方向。面对错综复杂的地区局势和十分微妙的中美关系,当前最需要解决的,一是知易行难的问题,看两国有无坚韧的战略意志和一贯的战略决心,将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好的构想落到实处;二是知行合一的问题,看双方能否做到言行合一,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更不是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最近美菲对话,美国未如菲律宾所愿出来给其“站台”,而是谨慎选择相对“中立”;美日首脑会晤中也提及中美日三边对话的设想,这些多少显示美方不愿在盟国和中国之间做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有同中方一道共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意愿。不过,黄岩岛风波未了、钓鱼岛争议正酣、美国大选即将如火如荼,在这样一个敏感时刻、敏感年份,美国究竟以何种姿态验证其共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意愿,我们拭目以待。(作者袁鹏 为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