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中欧领导人举行会晤 欧洲希望中方增强对其信心

时间:2012-02-14 13:13  来源:解放日报

  今日,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作为龙年中欧关系的开篇之作,它将如何促进中欧关系更趋紧密?在欧债危机火烧连营、欧元保卫战打响之际,中欧互动又将释放何种信号?

  欧洲纾困态度更明确

  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原定于去年10月在天津举行,但因欧盟临时决定举行首脑会议讨论迫在眉睫的欧债问题而被双方推迟。时隔近4个月,欧债危机出现趋缓迹象,领导人会晤在此背景下顺利重启。

  虽然会晤姗姗来迟,但近4个月来欧盟国家应对欧债危机的思路和措施,让人看到了欧元区内部逐步统一思想认识、一致行动化解危机的决心。例如,欧盟25国已通过并将在3月正式签署“财政契约”以加强财政纪律,以及刚刚传来的希腊议会通过第二轮救援协议的消息。一系列迹象表明,欧盟联手对成员国实施纾困救助、要求负债国完成自身经济整顿和变革的“家庭作业”、防止欧元区分崩离析的态度更趋明朗,这为中欧领导人就合作应对欧债危机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这4个月,也出现了一些“非利好”消息。欧洲金融稳定工具、包括法国在内的欧元区9国以及34家意大利金融机构评级都被标普下调。这是否会影响中国对欧洲的信心?中国现代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表示,这些下调出现之前,市场已经有了充分预计,况且去年年底欧洲央行通过再融资操作业务向欧洲银行业投放创纪录的4890亿欧元三年期低息贷款,以及美联储与欧洲央行搭建“临时美元流动互换机制”,以0.5%的互换利率将美元贷给欧洲央行等举措,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对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担忧。尽管如此,欧元集团主席容克仍旧表示,欧元区正处于“技术性”衰退的边缘,一些分析报告也不看好今年欧盟经济前景,因此可以想见,阐明欧洲经济现状,促进中方对欧洲的信心,将是欧洲领导人此访目的之一。当然此番会晤对提振全球市场信心也有重要作用。

  而关于西方唱盛中国、要求其救助欧洲的论调,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前会长、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指出,本月初,温总理在会晤德国总理默克尔时已表态,中方正对通过欧洲金融稳定工具和欧洲稳定机制等渠道更多参与解决欧债问题进行研究和评估。此次中国领导人同欧盟理事会、欧盟委员会进行交流,是一个向欧盟决策、执行机构发出声音的机会,可能对我方立场进行重申或进一步补充。

  中欧未来规划可互补

  越是在欧债危机情况下,中欧越是应该携手应对挑战、深化伙伴关系。中国“十二五”规划与“欧洲2020战略”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和政策实践上拥有许多交汇点和互补性。这从会晤议题中可见一斑。根据欧盟理事会提供的信息,议题包含贸易投资、绿色能源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项内容。而同期举办的第七届中欧工商峰会,与会者将围绕城市化合作、产业升级和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和政策支持等展开讨论。

  陈凤英表示,在中国对欧盟投资方面,欧盟既“放”且“防”,从客观上它有借助中国投资拉动经济的需要,下降了准入“门槛”,但又生怕“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故而中国参股并购的企业虽有增量但仍有限。梅兆荣则指出,中欧大型企业的合作相对容易,而中小企业的合作则存在难度,原因之一是欧洲某些国家的大公司,其产品的关键零部件、高技术配件往往由中小企业负责,这就使它们在同中国中小企业打交道时不敢让对方接近自身核心技术。对此,不少国内学者都呼吁,欧盟在对华技术转让方面应迈出更大步伐,尤其是低碳技术等领域,实现中国市场优势和欧盟技术优势的互补。

  此外,在7月欧洲稳定机制正式启动的背景下,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增资问题也可能会被欧洲提上议事日程。与此同时,希腊议会虽通过了第二轮救援协议,但希腊接下来是否仍会“不松劲”地“勒紧裤带”,国内不满是否会影响政府施政效率,也将是中欧共同关心的问题。(记者 张全)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军事新闻 科技新闻

分享到:
编辑:吴怡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