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
  
热点新闻 | 大陆之声 | 本网快讯 | 大陆纵览 | 台湾 | 大陆 | 两岸 | 新闻发布会 | 港澳侨 | 国际 | 海外看中国 | 中外交往 | 七日回顾 | 体育 | 娱乐
字号:
奥巴马访欧“补外交”

  时间:2008-07-28 15:00    来源:人民日报     
 
 

  力争夺下白宫宝座的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到阿富汗、伊拉克等中东国家进行了旋风式访问之后,于24日—26日又马不停蹄地访问了德国、法国和英国。

  奥巴马24日抵达德国,与德国总理、外长会见,并在德国首都柏林的代表性建筑之——“胜利柱”前发表此行的主旨演讲。舆论认为,从他在德国的活动可以看出其外交政策的端倪:与美国现总统布什相比,奥巴马更强调欧美合作,强调欧洲应该在应对当今世界挑战时与美国共同分担责任。

  关于奥巴马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会见,德国官方透露的消息很笼统,只是强调双方就广泛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的”交谈。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在与奥巴马会见后说,他向对方解释了德国在阿富汗执行军事行动的政策,双方没有根本分歧,而且在主要外交政策上取得一致。奥巴马的演讲倒是透露了更多信息。他在列举了当今世界主要难题后说,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独自战胜这些挑战,不管它多么强盛。但是过去一段时间,欧美双方曾经分道扬镳过,也曾忘记过“共同的命运”。现在,欧美应摒弃不信任,拆除这些使双方离心离德的“墙壁”。这显然是指伊拉克战争期间“老欧洲”国家反对美国等事件。接着,奥巴马话锋一转,“真正的伙伴关系需要持久的工作和牺牲”,“需要在发展、外交、进步与和平诸方面分担责任”。

  奥巴马25日对法国作了几个小时的短暂访问,受到萨科齐总统的接见,同时受到法国民众明星般的追捧。法国媒体对奥巴马的到访做了大量报道,一些报纸将奥巴马的大幅照片和相关消息放到了头版头条,各网站对奥巴马的行程进行了跟踪报道,网民们在网上对奥巴马进行热议以表达喜爱之情,甚至有关奥巴马的书在巴黎也出现了热销。显然,此次外交行动给奥巴马打开了一扇机遇的“窗户”,对树立个人威信,为最后决战白宫将起到加热加分的作用。

  奥巴马的欧洲行之所以大受欢迎,是与欧洲人对美国的期待分不开的。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位将给美国对外政策和世界和平带来变化的候选人。奥巴马不仅当初反对发动伊拉克战争,而且现在主张尽快从伊拉克撤军,以寻求政治解决途径;他对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持强硬立场的同时,也强调与所谓的“流氓国家”进行对话,倡导召开包括伊拉克、伊朗和叙利亚在内的国际会议,以化解地区紧张局势;在他看来,美国应打开长期关闭的大门,无条件地与朝鲜和古巴展开接触和谈判;特别是,奥巴马意在稳定和巩固美欧跨大西洋关系的想法等等,都增加了与欧洲国家的共同语言,并赢得了好感。

  与访问法国相比,奥巴马访问英国的情形倒显得有些低调。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评价说,“奥巴马旋风”只是“轻轻地吹进了英国”。

  保持低调是这次访问的明显特点。英国首相布朗对如何接待奥巴马可是大动了一番脑筋。既没有安排奥巴马像在德国那样,作吸引20万人的公开演讲;也没像法国总统萨科齐那样,大谈“哥们儿情谊”。而是别出心裁地在唐宁街10号的后花园与奥巴马热络地唠了唠,然后是陪着奥巴马轻松地看了一番皇家卫队换岗。据媒体报道,布朗这么做是一石三鸟之计:一是不想在轰轰烈烈的美国大选中过早地表示出英国倾向;二是要在奥巴马与另一位美国竞选人麦凯恩之间保持平衡,麦凯恩今年早些时候也访问过英国;三是着力拉近私人关系,以确保奥巴马真的当上美国总统之后的两国关系不变。

  密切英美特殊关系是英国接待奥巴马的重点。英国前首相布莱尔邀请奥巴马共进早餐,布朗与奥巴马花园深聊,反对党领袖卡梅伦与奥巴马在威斯敏斯特议会大厦晤面等等,都是一个劲儿和“那位最有希望成为美国总统的人”套近乎,着力加强英美特殊关系。现在看来,英国方面的功夫没有白下。奥巴马公开盛赞美英特殊关系。他说,美英两国语言相同,信仰相同,共同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秩序的看法相同。美英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和世界经济等重大问题。

 
编辑:王晓燕    
 
相关新闻
·奥巴马卡尔扎伊会面静悄悄 麦凯恩讽刺       ·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访问阿富汗      
·奥巴马拟在大场面接受提名       ·伊战如何收场?奥巴马要撤军 麦凯恩要胜利      
·化干戈为玉帛 奥巴马与克林顿预选结束后首次交谈       ·奥巴马公开择伴标准:能当好总统 提供全面政策建议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
相关视频
新华新闻 | 新华台湾 | 新华福建频道 | 人民海峡两岸 | 中新台湾新闻 | 央视台港澳频道 | 光明网 |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 海峡新闻网 | 闽海网 | 环球网 | 刺桐之声 | 四川新闻网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