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在共享经济先后“入侵”出行、娱乐等领域后,健身运动也可以“共享”了。
最近,在北京等地出现了供市民自助健身的“共享运动仓”,只要花上几块钱,就可以在运动仓里来一场“说跑就跑的健身”。这种新奇的运动空间一时间颇受关注,也引来不少质疑。“共享运动仓”究竟是创新还是卖概念?“共享+运动”能否成为健身的新选择?
可以边看电视边跑步
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区内,记者看到了一台共享运动仓。这个名为“觅跑”的运动仓,占地约5平方米,仓内放有一台跑步机。使用前,用户需要下载手机应用或使用微信小程序完成注册、实名认证,并缴纳99元押金。随后,只要扫描门外的二维码进入,就可以在跑步机上运动。运动仓使用起价1元,每分钟需支付0.2元。
虽然空间不大,但运动仓内的设置还比较齐全,可以满足健身的基本需求。除了跑步机外,仓内还有照明设施、空调、新风系统、电视、灭火器、挂衣钩等。空调温度、电视节目都能够自由调整。如果注重隐私,还可以拉上窗帘,给自己创造一个私密的健身空间。此外,仓内还贴有每日卫生记录表,记录显示,每天都有人员对仓内设施进行养护和清洁。
这台共享运动仓安置在小区的运动场附近,适逢周末,运动健身的居民络绎不绝,前来运动仓体验的居民也不少。
26岁的小马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她说,自己从网上看到了共享运动仓,觉得很新奇,于是趁周末来尝尝鲜。“感觉跟健身房里差不多,就是空间有点小。”小马说,“而且屋子里还有股装修的味道,如果使用比较频繁,不知会不会有异味。”
小马算了一笔账:每天跑步30分钟,花费6元,1年下来也要几千元。虽然比去健身房便宜,但是毕竟运动仓里只有跑步机,没有其他健身器械。她觉得,如果只是把运动仓作为健身的“补充”,还是可以接受的。
优势和短板都很明显
乘着“共享”的翅膀,共享运动仓似乎站上了资本的风口。据报道,有的项目已获得百万级乃至千万级的投资,估值甚至过亿。由于运动仓投资的门槛不高,可复制性强,很多后来者也在纷纷涌入。
[责任编辑: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