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燕 | 北京报道
责编:赵泽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18期)
提到“校园”,浮现在脑海中的应该一幅幅美好画面:绿绿葱葱的林荫道,满腹经纶的老师,还有裙袂飘飘的长发女生。可是当“校园贷”这三个字伴随着“裸持”“自杀”“高利贷”等字眼,频繁出现在舆论报道中时,人们对此格外关注。
近日,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其中指出,要重点做好校园网贷的清理整顿工作,并提出了“三个不得一个禁止”的“四条红线”: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将不具备还款能力的借款人纳入营销范围,禁止向未满18岁的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服务,不得进行虚假欺诈宣传和销售,不得通过各种方式变相发放高利贷。
这一次,疯狂肆虐的校园贷真的能刹住车吗?
学生都从哪里贷款?
钱又花到哪里?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申请一笔上千元的贷款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只需简单几步就能拿到借款,不需要信用审核,也不需要担保。在一些购物平台上仅需要你动动手指就能以分期的形式“赊购”商品,而在一些专门的网贷平台,你只需提交自己的身份证、学生证还有学信网账户密码,几分钟就可以借到钱。
如果要申请更高额度的贷款,还需要提供一定程度的抵押物。比如父母工作单位的电话、本人大尺度的照片等。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