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光明日报记者 夏静
一台发射主机、一台笔记本电脑、一根天线、一部手机,便能组成一套伪基站系统,每天发送成千上万条诈骗信息;一个巨型二维码上印着“扫一扫送礼品”,围观者刚刚扫码,手机便被木马病毒入侵,手机移动支付不再安全……
在宣传周网络安全博览会现场,一名参观者拿出智能手机体验网络安全新产品。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摄/光明图片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逐步显现。尤其是不久前发生的大学生遭电信网络诈骗案、清华大学教师遭电信诈骗案等,也让网络安全话题再度成为焦点。
攻击目标从账户密码变成用户“钱包”
从早期骚扰电脑的病毒、木马,到如今大数据时代不断更新的网络安全漏洞,不法分子的攻击目标正从最初的账户、密码,变成现在网络消费者的“钱包”。
“其实,很多普通消费者对网络安全不太在意,比如谈起网站个人隐私的信息泄露,大家都觉得离我们很远。”由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信部等六部门共同举办的2016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简称“宣传周”)正在湖北武汉举行,提到现在网民的网络安全观,参加宣传周活动的360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鸿祎不由得感叹。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曾对2015年中国手机网民网络安全状况进行统计,数据显示,仅有24.3%的受访者关注去年重大手机信息安全事件,并对风险应用采取措施;近半数手机网民对于各类手机安全风险缺乏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
“这些用户对信息安全风险缺乏清晰的认识,并对手机信息安全事件麻痹大意,无疑成了信息安全事件的高风险人群。”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助理、安全专家胡安磊对此忧虑。
[责任编辑: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