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打车拒载“正常”背后的“不正常”

时间:2011-10-25 14:48  来源:光明日报

  据媒体报道,在北京等大城市,打车难已成为常态。一名出租车司机称,基本上所有司机每天都拒载两到三个客人,而另一名司机主动对记者说出租车拒载是正常现象,不拒载倒不正常了。打车难,已成为发生在我们身边最普遍、最常见的民生焦虑之一。针对拒载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8万多名网友中,92%的人选择“有过被拒载的经历”。

  出租车司机坦言“拒载正常,不拒载不正常”,应该说,这的确是一句大实话,但司机的淡定自如和理直气壮,却让我们感到诧异。在市场经济中,每个消费个体都是平等的,服务商应该提供平等的服务,不能搞歧视。各地制定的《出租车管理条例》也都强调出租车运营者不得拒载。然而,尽管拒载既不合情也不合法,出租车司机却并无羞愧,毫不避讳,其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值得反思。在笔者看来,恰恰是三个不正常在支撑拒载“正常化”。 

  首先是出租车数量多年不变。供求关系决定市场地位,打车难、拒载普遍,关键还是出租车数量太少,处于绝对的“卖方市场”。在不少地方,城市不断扩张,人口不断增加,出租车拥有量却一直在“原地踏步”。数据显示,西安市区现有出租车10762辆,这个数字从2003年起至今没有变化,郑州更是14年来没有增加一辆出租车。市民出行需求持续增长,出租车数量却保持不变,这严重违背了供需规律,导致供需矛盾不可调和。

分享到:
编辑:张晓静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