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11时,在乌鲁木齐市河南东路北二巷一个面馆的地下室,40岁的四川眉山籍建筑工人周林眉头紧锁,站在一排用旧沙发木板拼成的武侠系列书架前挑书。他痴迷于各种武侠小说。
地下室约200平方米,阴冷、昏暗,两万余册各类新旧书籍整齐地摆放在从废品收购站淘来的旧货架上,医学、哲学、社科、文学(武侠、言情小说等)分门别类。7名操着各地口音的打工者正静静地看书,或倚在旧沙发旁,或躺在两张长条凳拼成的硬板床上,还有端坐在旧书桌前,边看边记录。
这就是马辉的书屋。别人办书屋是为了挣钱,马辉办书屋却一本书一年只收3元租金。他坚持了10年,不得不靠在建筑工地打工、做副业补贴书屋的亏损。他的目的很单纯:给外地打工者提供一个有人情味的精神家园。
马辉爱书,也曾因此遭受冷眼。
1999年,19岁的马辉从河南长垣县来到新疆乌鲁木齐的建筑工地打工,工地白天活多,夜晚及休息日却没事做。年轻人心浮气躁,但马辉发现名人传记和励志书籍能让自己平静,却因价格贵舍不得买,就经常跑到大书店看书。
那双整日与泥土灰尘打交道而积满了厚厚污垢的手,在翻书时很容易引起销售员的注意。“到底买不买,不买别把书弄脏了!”一声呵斥后,销售员的一双冷眼会将马辉从头扫到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