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东北供热历史欠账多 官员叹“我们是在熬冬!”

时间:2010-12-06 09:30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们不是在过冬,而是在熬冬!”东北一位多年从事供热管理工作的官员这样慨叹。供热是北方地区基本的民生需求,也是近年来百姓投诉的热点。《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其他北方城市相比,东北老工业城市供热基础设施欠账十分严重,突发事故多,停热弃管多,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也格外突出和尖锐。而解决这一历史欠账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那就是巨额改造成本谁来买单。

  东北供热历史欠账多

  “靠地方政府和供热企业解决这一问题很难”,长春市一位人大代表指出。历史上东北供热企业热费收缴率低,陈欠数额大,企业包袱重;近年来尽管进行了供热体制改革,但是供热价格尚未理顺,政策性亏损严重,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无力进行管网维护。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已初步建立了住宅锅炉供暖体系。供暖同住房一样,成为北方城市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但由于受到计划经济影响,东北地区的供暖设施本身存在严重问题。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强调生产优先,致使东北许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供水、供气、供暖等明显带有临时性简易性特征,往往一个单位一个锅炉房;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体制转轨、国企改制、资金短缺、产权归属等各种因素制约,供热设施一直难以进行彻底改造,东北城市供热一直负重运行。

  据了解,长春市供热管网2400多公里,大约60%以上管网使用超过20年,小锅炉2087个;哈尔滨市区目前尚有7兆瓦以下小锅炉2299台,需大修或已达报废程度的占62%;沈阳市亟须改造的陈旧管网900公里。这些小锅炉和供热管网年头十分久远,有很多还是日伪时期建设的,多年来一直在超期服役,安全性严重不足,随时可能发生事故,给城市供热带来很大隐患。长春市晨光花园是一个10万平方米的小区,每天仅跑冒滴漏的水损失就达四五百吨,浪费惊人。而且这些陈旧供热设施造成热损失严重。热电厂供暖出水温度可以达到94摄氏度,由于管道失修,到二次网时热损失达到20%。

  为了鼓励大型集中供热企业接管小锅炉房,长春市规定,小锅炉房接入集中供热管网的,百姓承担每平方米20元的入网费(新建商品房入网费为每平方米50元)。但是集中供热企业对此并没有积极性。“这点钱根本不够用,我们的主管道也要花钱。而且小锅炉供的都是老房子,住户自己负责的那部分管网质量也很差,经常需要维修。”长春热力集团总经理郑亚非说。

  对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东北三省曾通过多种方式向国家反映。辽宁一位人大代表在全国“两会”上积极呼吁,希望国家能够通过寒冷地区补贴、财政转移支付或者对企业的政策性减免等方式,支持东北解决供热历史遗留问题。长春市市政公用局局长刘东伟表示,供热问题应该视为东北老工业城市国企改制的成本一并考虑。

  除了小锅炉和供热管网,东北又一大历史欠账是老房子的保温问题。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节能建筑,节能比例经过了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据了解,吉林省现有民用建筑中,节能房屋只占40%左右,还有60%的非节能建筑。这些房屋墙体、屋面、门窗等方面均达不到防寒保暖标准要求,不仅不保温,还要吸收热量。吉林同鑫热力集团总经理拱文一发现,同样供热,那些采用不节能墙体的老房子比采用节能墙体的新建筑室温低至少4至5摄氏度。“在一些居民家,暖气摸着烫手,可屋里温度就是上不去。”老房子的保温问题不解决,即使管网改造成功也是事倍功半。

编辑:许莉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