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大陆  >   社会

中国长江上游地区大面积种竹构筑“绿色屏障”

2011年05月27日 10:39:11  来源:新华网
字号:    

    “种竹子比种庄稼收入高多了。”贵州省赤水市黎明村村民夏以成告诉记者,他家原有的2亩多种玉米的坡耕地,都已种上了竹子,竹林种植面积达到了40亩。

  时下,在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越来越多的农民像夏以成这样,在房前屋后的荒山间,甚至将原来种庄稼的土地上换种竹子。他们“退耕还竹”的热情,正在使长江上游地区构筑起一道重要的“绿色屏障”。

  中国西南地区聚集了长江上游及其众多支流。这里曾经森林茂盛,但由于受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加上西南大部分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当地居民曾一度大量砍伐森林、开荒种粮以维持生计,由此导致森林面积减少,长江上游成为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开始大规模组织各地开展退耕还林,结束长时期“林粮争地”的历史。在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的中国,拥有悠久栽竹历史的云、贵、川等西南省份则因地制宜地鼓励和引导老百姓,尝试以“退耕还竹”作为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的重要方式。

  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院长陈其兵说,西南地区是中国的主要产竹区之一,该区域气候适宜竹类生长。同时,竹林能够年年采伐,但不会降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效益。

  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王树东认为,竹类资源生长快、培育周期短,具有一次栽培管理得当,便可永续经营利用的特点,它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是其他任何单一树种难以媲美的。

  经过近十年的大面积推广种竹,中国西南地区培育出了丰富的竹林资源。据统计,约占长江上游流域一半面积的四川省,目前拥有竹林资源面积90多万公顷,比20世纪末增加约两倍;毗邻的云南省到2007年底,共有竹林面积约40万公顷,比“九五”时期新增5.6万公顷。

  从2001年起,地处长江上游支流赤水河畔的贵州省赤水市,借助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生态工程建设机遇,9年间退耕造竹2.4万公顷,荒山种竹2.3万公顷。目前当地竹林面积已超过8万公顷,竹林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接近一半,成为名副其实的“竹子之乡”。

  赤水市委书记穆嵘坤说,2009年,赤水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6%,赤水河出境段泥沙含量比10年前降低了70%,每年排入长江的泥沙减少近400万吨。

  如今,长江上游的竹林屏障,不仅发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生态保护作用,同时也带动了产竹区的竹笋加工、竹浆造纸、竹材建材、竹工艺品等多个产业的发展。

  “竹林产业在中国西南地区仍具有较大潜力。”陈其兵说,继续大面积推广竹林种植,将能帮助长江上游流域实现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加快当地山区脱贫致富。(记者李劲峰 张宁宇)

  新闻中心 两岸 社会 国际 台湾频道

[责任编辑:许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