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留日海归女研究生自名“锄草”,举牌告白“我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到各大城市征集饭友,请客共餐。在她最近一次的行动中,共有17人留下电话有意同赴饭局,但最终只来了8人,其中仅有1人陪同喝茶,并未动筷。此事虽有“秀”之嫌,却也道出了一个现实中的无奈。
权威数据显示,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3亿人,占总人口十分之一左右。如此大数量的乙肝感染人群,只能得到“小众”的认知和理解,叫人深思。乙肝感染者单独进餐十分平常,不平常的是他们往往被误解为只能单独进餐,否则将导致传染。而且这样的观念,决不止存在于一两个人身上。谁来与之共餐?对这个问题,科普教育理应作出回答。
今年2月,国家人保部、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通知,要求各地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的乙肝“两对半”检测项目,不得以学生携带乙肝表面抗原为由,拒绝招收或令其退学。这则通知传达出了保障乙肝患者或携带者基本权利、消除乙肝歧视的明确信号,但它毕竟不属立法,也没有罚则,在贯彻执行中还是要依赖用人单位的自觉性。
乙肝检测制度历经存废之争,原因之一便是人们缺乏乙肝常识,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社会成见。比如,“锄草”高举的牌子上就写着:“我想告诉您:乙肝不是消化道传染病,不会通过共餐等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有人不敢与我共餐,甚至包括我的家人。”医学研究也已证明,乙肝病毒只能通过血液、母婴、性接触3种途径传播,日常工作、学习或生活接触不会造成传播。更何况,一部分感染者经过短暂感染过程还能自愈。
每年“12·1”等活动日,社会各界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大力宣传,使得人们对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态度不断朝着积极方面转变。而乙肝感染者人数远大于艾滋病,又非绝症,却仍面临较广泛的疏远和畏惧。惟有各方同心协力,加大乙肝基本知识的普及范围和力度,才能换来全社会的包容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