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上游流下的水黑如墨汁。(记者 史宗伟 摄)
“我不惜血本投资60万元养鱼,眼看年关将近,正是起鱼出售的好时机,可满水库的肥鱼竟被鉴定为毒鱼,吃不得也卖不得……”昨日(12月9日),家住重庆市渝北区佳华世纪新城的龙定祥蹲在自己养鱼的水库边,欲哭无泪。
辛苦一年养出一池有毒鱼儿
“年底了,别的鱼老板都忙着捞鱼卖,我这一库鱼,虽个头肥大,却只能呆在水库里张起嘴巴等食……”44岁的龙定祥,谈及眼前的困境,非常苦恼。
“我是养鱼的老手,不想这次栽得恁个深!”龙定祥称,他从1988年就开始承包水库养鱼。2008年7月,由于原承包的水库要进行病险治理,他与北碚区有关部门达成协议,取得了北碚区龙滩子水库的经营权。
随后,他购买鱼苗、给水库消毒、置办设备等,加上一年来的饲料和人工费,共计投资约60万元。“按养殖行业惯例,今年底就能起鱼销售!”龙定祥说,他害怕鱼儿有闪失,不仅专门请人24小时照看,自己也三天两头往水库跑,见库中约35吨鱼儿活蹦乱跳,他开始盘算今年的收成。
不想,一个灭顶之灾却不期而至。龙定祥称,前段时间,水库里开始出现死鱼现象,北碚区工商分局几名执法人员对鱼进行抽检。上月初,他看到检验结果:鱼肉带有煤油味,不能食用。他被告知,所有的鱼都不能出售,否则出了问题要追究责任。
“我得知这一结果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辛苦操劳一年,把全部身家押在鱼上,没想竟养出了一池毒鱼,吃不得也卖不得。”龙定祥犹如五雷轰顶。
【现场试验】
鱼肉有股浓烈异味
起初,对工商部门的检验结果,龙定祥打死不相信:“我的鱼看起来活蹦乱跳,条条肥大,卖相好,怎么会变成毒鱼呢?”随后,他从水库中捞起一条鱼,自己煮来尝试,果然一揭开锅盖,一股浓烈的煤油味扑鼻而来,鱼肉不敢入口。
昨上午,记者赶到龙定祥的水库,从水库中钓了一条鲫鱼,再从市场上买了一条同品种的鱼,现场进行对比试验。
被钓起的鱼约0.4公斤,与正常鱼没多大差别,相反还显得肥大,但鱼鳃颜色比正常鱼的鳃偏暗,闻不到异味。宰杀后,它肚皮内的黑膜比正常鱼多,其他器官难见明显异常。
随后,记者分别用两口锅用清水煮这两条鱼。约10分钟后,揭开煮着正常鱼的锅盖,升腾起的是一股鱼腥味;揭开煮着从水库钓起的那条鱼的锅盖,冒出一股浓烈煤油味,并夹杂着一股难以言表的臭味。除了气味外,煮熟的两条鱼颜色、肉质等差别不大。
【工商证实】
抽检鱼带有煤油味
北碚区工商分局市场监督管理和消费者权利保护科闫科长向记者证实,前段时间,该局接到消费者投诉,称有水库的鱼带有煤油味,再结合全国安全生产排查整治活动,他们对辖区市场、养殖水域等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检的初步结论是,龙滩子水库的鱼有煤油味。
“我们的行政职权主要是流通环节,龙定祥水库里的鱼属于生产领域,其是否属污染造成,以及污染情况究竟有多严重等,我们未做深入调查。”闫科长说。
【专家介绍】
鱼被酚和石油污染
一条条鲜活的鱼为什么带有煤油味呢?
水产专家、西南大学教授吴青认为,这是因为鱼受到了酚类物质和石油污染。
他称,工业污水若不经治理排放到自然水体中,极易对生活在里面的鱼造成污染。鱼自身对这些重金属污染很难进行代谢,有毒物质就累积在鱼体内,在一定量的条件上,鱼不会死,外观也看不出明显异常,但人食用后对身体有害。
随后,记者沿龙滩子水库查找,在水库上方一条小支流的上游,发现大量工厂和作坊,其中一家无名作坊正在排污,大量暗黄色工业废水喷涌而出,排到水库中。
“我的鱼怎么办?我昧着良心将它们捞起来卖,万一消费者吃出问题来了怎么办?如果不卖,这些鱼不仅需要吃饲料,我投进去的60万怎么收回?”龙定祥沮丧地说。
【律师说法】
排污企业有责任
龙定祥该如何应对眼前局面呢?
重庆财信律师事务所律师阳联明认为,首先,龙定祥不能销售这些鱼,否则一旦消费者吃出问题,他必将承担法律责任。
其次,龙定祥可以通过权威部门,查出他的鱼究竟被哪种物质污染,之后根据污染物查出具体的排污企业,再要求赔偿。若查实污染企业排污超标,说明环保部门监管不力,也有责任。
专家支招
三招识别污染鱼
市民如何辨别市场上的鱼是否受到污染呢?西南大学吴青教授为大家支招:
1、闻味道。被不同毒物污染的鱼有不同气味。煤油味是被酚污染;大蒜味是被三硝基甲苯污染;杏仁苦味是被硝基苯污染;氨水味、农药味是被氨盐类、农药污染。
2、看外形。污染较重的鱼,鱼形不整齐,头大尾小,脊椎、尾脊弯曲僵硬或头特大而身瘦,尾长又尖,这种鱼含有铬、铅等有毒有害重金属;鱼鳞部分脱落,鱼皮发黄,尾部灰青,有的肌肉呈绿色,有的鱼肚膨胀,这是铬污染或鱼塘大量使用碳酸铵化肥所致。
3、辨鱼鳃和鱼眼。有的鱼表面看起来新鲜,但如果鱼鳃不光滑,形状较粗糙,呈红色或灰色,这些鱼大都被污染了;有的鱼看上去体形、鱼鳃正常,但眼睛浑浊失去正常光泽,有的眼球甚至明显向外突起,也是被污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