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存在两大软肋
采访中,不少教育工作者和专家指出,在校园欺凌背后,学校法制教育和德育的缺失不容忽视。
“教育部门对法制教育有专门的规定,要求做到进课堂、进教材,教师落实,课时落实,但现在看来做得还不够。”于娟娟说,一方面,学校没有法律教师人才储备,讲课的基本上都是政治、思想品德教师;另一方面,法律知识被分散在多本教材中,既不系统,也不深入,加上学校出于升学率的考量,并不重视普法,使得法制教育效果十分有限。“我兼任了几所中小学的法制副校长,但如果不主动联系,学校很少会找我。”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治理机制”课题组2014年曾开展过一项专门调查。调查中,65%的调查对象在回答“此次犯罪的原因”时选择“不懂法律”;64.7%的选择了“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60.5%的调查对象表示,如果知道犯罪的沉重代价,就不会实施违法行为。
法制教育缺失,加上学校和社会缺乏相应的惩戒手段,难以对校园欺凌行为形成警示和震慑作用。而本应对欺凌行为发挥重要预防作用的德育,其现状也十分堪忧。
采访中,不少学生告诉记者,德育课低年级时还能正常开,到了高年级基本就要给主课让路了。而且品德教育概念性内容居多,与实际联系不够。
还有老师指出,一些参与校园欺凌的学生成绩还是不错的,由于学校过分重视成绩,老师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间接纵容了这些孩子的行为。而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一些老师倾向于不管不问,任其自暴自弃。
记者调查还发现,其实一些学校和老师存在不敢管的情况。一些学生家长不愿意听到自己孩子表现不好的评价,也不愿相信自己孩子有暴力行为,一旦听到这些,往往就会情绪激动,与老师争辩,甚至打骂老师,造成老师与家长无法正常沟通。
[ 责任编辑:郭碧娟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郭碧娟
原稿件来源: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