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协作,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和谐的师生关系,古来有之。我们如何才能将这并不和谐的“音符”消弭在摇篮之中?
“缓解师生矛盾,需要学校、家长、教师以及学生等各方的协作努力,以此推动形成‘尊师重教、师生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范先佐强调,学校应着重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教师树立良好师德。“学校、家长、教师要注重对孩子尊师重教思想品质的培养,尤其是家长作为孩子终身的教育者,应率先做出尊重学校、尊重教师的示范。”
程方平指出,国家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具体地规定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义务与权益。“同时,学校要形成完善的制度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建立学生申诉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等,为学生、教师、学校等各方提供一个沟通交流平台、保障各方权益的途径。当师生产生矛盾时,通过此类平台进行协调,在一定程度上能及时遏制冲突的恶化。”
“师生一定要增进沟通和理解,教师要把自己对学生的责任心和‘为你好’的心意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冷继英强调,学校应加强对教师以及学生在与人沟通、交流技巧方面的培训以及心理素质教育。“只有学会沟通与理解,师生之间才会更加和谐”。
“仅偏重学业,只能培养功利型人才。因此,学校应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加强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教育,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帮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社会,传授社会经验,教会学生待人处世的正确方法。”曾天山最后强调。(本报记者 晋浩天 本报通讯员 陈 宁)
[ 责任编辑:郭碧娟 ]
原稿件标题URL:
原稿件作者:
转载编辑:郭碧娟
原稿件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