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大陆  >   科教  >   正文

70万毕业生在粤就业 学生感叹投20份简历才一个答复

2013年07月30日 14: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新网广州7月30日电 题:70万毕业生在粤就业 学生感叹投20份简历才一个答复

  记者:杨薇

  699万,这是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有媒体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44.2万人,这是今年广东省内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加上今年外省入粤求职以及往年申请暂缓就业的毕业生,预计今年将有70万高校毕业生在广东就业。

  同时,国内经济发展增速放缓、需求趋紧,偏逢今年毕业生人数创新高,使得2013年被舆论称作“史上最难就业年”。

  早在今年1月份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时,创历史新高的报名人数就让许多教育专家惊呼,考研热背后折射的是今年就业形势的严峻。果然,半年后,较往年相比并不乐观的应届毕业生工作岗位签约率便印证了这一判断。

  史上最难就业年到底难在哪里?据调查,人才供大于求、企业招募高端人才需求减少、大学生就业期望过高都是造成此类群体找工作难的主要原因。

  广州多场招聘会上,随处派发的求职简历,凝聚严肃的表情,渴求用人单位签约的眼神……这些均在招聘会上随处可见。

  华南师范大学管理科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丁叮表示,自己在参加大学城一场招聘会上,顶着太阳排半个多钟的队,终于在广州一家鞋业公司投了第一份简历,换来的却是不到3分钟的面试。

  “我参加了十几场高校专场招聘会,每场都递交了不少于5份简历,此外我还每天网上投放10份,但差不多投了20份简历才换来一个答复。”在面试完鞋业公司管理培训生岗位后,丁叮累得坐在一旁休息起来,“我看这次又不一定有希望。”

  “找工作真的很累,我们每天都在不停地奔跑,不停地等待着。”广东商学院会计学专业毕业的王卫表示,以往他们专业学生的签约率都达到九成以上,但今年则不到五成,“据已经签约的同学跟我说,他们的薪水与师兄师姐相比也下降不少,可能今年形势真的不太好吧。”

  据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一位毕业生透露,他们班里共45名学生,到接受采访时为止,仅一半学生找到工作。

  今年毕业于北京一所211大学的研究生许魏来到广东寻求生计,她怎么也没想到有了研究生学历还是难逃求职难的噩运。从今年3月份开学开始,她和周围的同学都加入到了找工作大军中,无奈投出的简历数不胜数,回音却是寥寥无几。

  “3年前本科毕业后,很多单位不录用我们,我们以为是因为学历低,3年后,同样的职位,人家又要求有工作经验。”没想到3年过去,连当初许魏不满意的工作单位都不容易找到了。

  许魏透露,身边很多同学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签约的许多岗位是3年前本科毕业时就可以找到的工作,今年自己研究生毕业竟然还是应聘数年前同样的职位,而且薪资待遇也没有差别。

  找工作的大军中,还涌动着不少“海归”的身影;由于这几个月是“海归”们分批毕业的高峰期,不少从境外留学回来的学生都忙着赶回来找工作,而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自然成为“海归”们的首选。

  但随着本土应届生素质的提高,“海归”想找份好的工作也并不容易。半年前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会计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余南,如今在广州仍未找到工作,据她表示,企业拒收她的理由多是因为其没有工作经验,而其他企业给她抛出橄榄枝,却因薪酬问题谈不妥。

  记者在一次招聘会上留意到,招聘单位发放岗位最多的为管理培训生和储备干部,即使这样,也吸引不少毕业生跃跃欲试。

  “储备干部是作为人才储备着,我们通过培养试用后,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量才而用。”现场大多数用工企业都给出了这样一个笼统的答案。不少企业也承认,这也与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和用工成本的压力有关。

  “储备干部,培训期一年,专业要求会计学,待遇面议。”记者在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招聘广告上大大写着以上几个字,不一会儿就吸引了14个人排队等待面试。据该公司招聘负责人表示,这次他们只招4名毕业生。经过一轮面试后,这位负责人说,符合要求的求职者很少。

  “我发现90后毕业生大多定位不清晰,在求职中不管岗位符不符合自身定位基本都是大量海投,这也给企业留下不好的印象。”广汽集团负责人表示,这也暴露了求职者不沉稳、对未来发展目标不明确的心态,建议求职者事先做好功课,了解企业的背景和岗位要求再投简历也不迟。

  “90后的求职者离职率很高,稳定性较低。”广州保利物业管理公司的招聘人员说,90后求职者找工作更多是看中兴趣,但其抗压能力低于80后员工,工作中的一些小问题就可能引发辞职,此外,家庭的支撑、自我的个性也容易造成“不顺心就离职”的非理性选择。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办副处长张伟强分析认为,90后毕业生更主张独立,不希望工作有约束、能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度,加之珠三角生活成本的不断提升,收入也是他们较为看重的一块。综上所述,一旦招聘企业所提供的工作性质以及薪酬无法达到他们的要求时,大学生们往往会选择观望。

  中山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王尔新则表示,如今的就业难主要还是目前中国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期,导致企业对人才需要出现结构性的变化,再加上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专业与岗位难以匹配,“结构性就业难”成为绕不开的话题。

  王尔新还强调,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再加上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市场需求也还有差距,供求关系自然会显得紧张。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要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必须形成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学生的合力,并努力探索长效机制。(完)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军事新闻 科技新闻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