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抗日阵亡将士陵园。(中国台湾网 王怡然 摄)
中国台湾网6月27日讯(记者 王怡然)
战区人民真可怜,难忘民国乙酉年。
日本鬼子真野蛮,三月初六进龙潭。
捉到男人担脚担,捉到女人就强奸。
七十婆婆受害死,奸后绑石沉水潭。
八十公公不放过,百斤重担强行担。
三岁孩童更遭殃,挥刀断尸实在惨。
鸡鸭猪牛一扫光,房屋家具成灰炭。
田地山河都荒芜,百姓逃难离家园。
辛亏国军来交战,文昌部队冲在前。
英雄山上摆战场,浴血奋战二八天。
芷江飞机来助战,炸死鬼子好几千。
日军无法过龙潭,夹着尾巴逃蒲板。
蒲板瑶民真勇敢,配合国军来交战。
打得鬼子无退路,尸横遍野堆深山。
日军美梦成泡影,中国人民笑开颜。
个个齐唱抗日歌,英雄军队英雄山。
忠骸集葬弓形山,各族人民来敬奠。
这是70年前湘西会战结束后老百姓编的一首民谣,它真实描述了那场战争发生时的情形。
1945年4月至6月,侵华日军发动了以夺取芷江空军基地,打通大西南战略通道为目的的攻略战,史称“湘西会战”或“雪峰山会战”,日本叫“芷江作战”。
湘西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次大会战,是中国军队在国共合作下展开的气壮山河的民族保卫战,是抗战史上日本唯一承认完败,吹响日本帝国主义丧钟的战役。溆浦县龙潭镇是湘西会战最后一仗的主战场之一,湘西龙潭大捷奠定了芷江洽降。
“龙潭战役能取得决定性胜利离不开我们当地老百姓当时做出的牺牲。从输送物资、运送伤员做好后勤保障,到亲身入伍参加战争,人民群众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溆浦县委副书记翟波对第12届海峡两岸媒体采访团的记者说。
今年88岁的伍子辉老人是那段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伍子辉说,当时他和同学从邵阳洞口的国立11中撤退到龙潭,他的一个同学有一天从外面捡了个炮弹回来,上课的时候在教室里爆炸了。炸弹把老师炸晕了,还炸伤了2个女同学和1个男同学,全班同学的耳朵也被震伤,半个月没有上课。
溆浦县龙潭镇方竹村村民张芙英从小听母亲讲外公的抗日故事,“湘西会战那年我外公大概40多岁,他负责给抵抗日军的军民做饭。尽管我没有亲身经历那场战役,但从长辈那里听说了那段历史,我也会把那段历史讲给我的后代听”。(完)
采访团祭拜抗日阵亡将士英烈墓。(中国台湾网 王怡然 摄)
[ 责任编辑:吴知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