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的温度与气温同步升温。临近2月底,海协会与海基会又于27日在台北举行恢复制度化协商后的第十次会谈,签署了《海峡两岸气象合作协议》和《海峡两岸地震监测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同属气象、地震灾害多发地区,这两项协议生效后将可建立两岸相关业务交流机制,提高两岸应对灾害的分析预警和防御能力,对于保障两岸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意义。但毋庸讳言,相较之前9次会谈两会所签署的19项协议和达成的一系列共识、共同意见,这两项协议的重要性与影响力显然不能等量齐观。而两岸工商界亟盼的避免两岸双重征税协议由于岛内的种种因素未能如愿签署,更是此次会谈的一大缺憾。
两会协商并签署协议,是两岸关系改善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两岸关系经纬万端,历史遗留问题、交流交往衍生的新问题数不胜数。两会之间不是没有议题可谈,不是可谈可不谈,不是“能签(协议)就谈”,更不能签了的协议迟迟不能生效、做不得数。但在岛内特殊的政治生态下,两会去年6月签署的两岸服贸协议不仅迟迟不能生效,今年三四月间又因协议审查程序争议引发一场学运,在 “台独”势力的操弄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受到不利影响。
就在两岸关系发展的这一紧要关口,大陆邀请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来访。5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宋楚瑜一行时,再度就两岸关系发表重要谈话。针对台湾学运后一些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犹疑、质疑声音,习总书记明确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稳定,经得起风浪考验,并郑重宣示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习总书记还直面问题,回应民心所思、民意所求,强调要深入了解台湾基层民众的现实需求,照顾弱势群体,扩大两岸社会各界各阶层民众的接触面,扩大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受益面;还提出要多想些办法、多创造些条件,加强两岸青少年交流。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习总书记既指明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提出解决现实议题、回应民意关切的可行办法;既高屋建瓴,又平实务实。这一谈话对于两岸同胞坚定信心,克难前行,继续开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好不好,关键在于两岸同胞能不能厚植共同利益,能不能拉近心理距离。只有两岸广大同胞多参与、多受益、多认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能行稳致远。因此,“习宋会”后,国台办迅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谈话精神,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微服简从,到浙江实地深入调研小型台资企业经营情况和台湾青年在浙求学、创业情况。而今,张志军主任又将首度访台,实现两岸同胞期盼已久的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互访,这无疑又是大陆方面在两岸关系关键时刻迈出的关键一步。
[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