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快讯  >   正文

回家过年·不一样的“年味儿”

2014年02月04日 13:25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绵延数千年以后,春节已不单单是平淡的传统节日,它和“回家”这个温暖的词汇融汇在一起,衍生出新的社会、文化价值。“过年回家”是一整年累积乡愁的释放,是被距离疏远了的亲情的回归,是中国人最美好共同记忆的一次次重现。马年春节期间,中国台湾网的记者、编辑,将用文字和图片与广大网友一起分享回家过年的亲身经历。温暖而艰难的春运、团圆温馨的年夜饭、忙碌而幸福的爸妈、重新集合的小伙伴,让我们一起品味浓浓的年味。

亲手贴上窗花,喜庆的颜色带来开心和幸福。(中国台湾网 刘承思 摄)

  中国台湾网2月4日北京消息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一首民谣把老北京过大年的习俗道了清楚。说起老北京,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紫禁城了,红墙黄瓦,庄严大气,住在皇城脚下,皇亲贵戚的一举一动对百姓的影响自然很大。因此,老年间祭灶、辞旧岁、贺新年、吃团圆饭、吃水点心、吃“百事大吉盒”……等众多习俗从皇城里流传到民间,又由百姓一直延续至今。

  对我来说,北京城就像是伴着自己成长的亲人。小时候,一到过年就会拿着糖葫芦在胡同里穿行游走,听着四合院儿里热闹的拜年声、闻着各式各样的菜香,觉得特别幸福。后来,同龄人慢慢长大、长辈们渐渐老去,北京也一点点变了样貌,少了贵气、多了大气、融了洋气,四合院小平房大多变成了现代住房,胡同里多了各式商铺和前去寻找“年味儿”的游人。虽说跟记忆中大不一样,这样的“年”,却又别有一番风味。

  年味儿·红

  过年了,大街小巷必定是红红火火喜气洋洋,大红灯笼大红春联儿大红窗花一样儿都少不得,对了,今年还有大大小小的红马。小时候,看手艺人写春联儿剪窗花扎灯笼是春节期间的一大乐趣,看着大红的纸在他们手中变化万千,总会忍不住拍手叫好。现在,已经很少能在街头看见手艺人了,春联窗花灯笼则是摆在门店里或地摊儿上整齐划一标价出售,虽说少了些乐趣和激动,布置家中的时候,看到这喜庆的颜色还是会觉得开心和幸福。红色带来的不仅仅是浓浓的年味儿,也能让忙碌了一年终于回家团聚的人们在冬天里感到特别的温暖。

  年味儿·逛

  说起北京过年时人群最密集的地方,一定是庙会。庙会是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之一,旧时庙会的会期多有不同,但细算下来年节期间也几乎是天天有,到了现在,春节期间的北京城更可以说是庙会的天下,地坛、圆明园、红螺寺、白云观……每一处都有其特色,虽说是人挤人,仍然让游人趋之若鹜。除了庙会之外京城最有年味儿的地方应该就数胡同了。以前串胡同是毫无目的走到哪儿算哪儿,几个小伙伴说说笑笑地吃着零食看着热闹,一天很快就过去了。现在南锣鼓巷烟袋斜街等等出名的胡同不少,游人们商家们也都聚集起来,使得这些地方出乎意料的热闹红火。外国友人略带笨拙地抖着空竹,小孩子们拿着糖人儿面人儿,胡同里的人们显得都是那么快乐幸福。

  年味儿·吃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白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从民谣里不难看出,在北京过年,“吃”是重头戏。老话儿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过去过年期间是不能动刀动火的,所以这段时间的吃食儿都要从腊八那天开始一点点准备好。现在不像以前那般讲究,也会提前个一两天就开始准备年夜饭,在我家,年夜饭也“与时俱进”、“南北结合”,为的是尽量增添些新意,免得与日常三餐无甚差别。京城的特色小吃不少,炒肝儿馄饨焦圈儿豆汁儿芥末墩儿……知名的食铺里总是排着大队,不论是本地人还是游客。春节期间的各种小吃似乎总是比平日好吃,带着一股浓浓的年味儿。

  家乡在自己看来总是最好的,有着别处无法取代的归宿感,衣食住行每个细节里都是满满的回忆和深深的眷恋,过年,就是给人们一个“回家看看”的契机,不论是远游在外还是像我一样未曾离开,春节期间的家乡总是会呈现出与平日不同的模样,格外温馨。(中国台湾网记者 刘承思)

  作者小资料:

  姓名:刘承思

  家乡:北京

  一句话回家感言:一年到头儿,帮父母做点家务,聊聊家常,就能让他们开心幸福,何乐而不为呢~

丰盛的年夜饭。(中国台湾网 刘承思 摄)

春节期间热闹的南锣鼓巷。(中国台湾网 刘承思 摄)

精美的剪纸。(中国台湾网 刘承思 摄)

人们在后海滑冰。(中国台湾网 刘承思 摄)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