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快讯  >   正文

一杯酒拉近两岸心 探访金门高粱醉人传奇(图)

2013年12月04日 16:06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记者采访金门高粱酒厂总经理吴秋穆。(李建伟 摄)

  中国台湾网12月4日北京消息 近日,《万里海疆巡礼》采访团来到金门,采访了享誉海内外的金门高粱酒厂。刚一踏进厂门,醉人的酒酵醇香扑鼻而来。吴秋穆总经理笑迎宾客,侃侃谈起金门高粱酒跨越两岸战争与和平的传奇故事。

  记者:金门高粱酒有多长的历史了?

  吴秋穆:差不多跟两岸隔海对峙的历史一样长。1949年以后,金门成了战地,跟大陆断绝联系后,物资供应只能舍近求远,从台湾一个月只有一班船两班船过来,补给是很大的问题。这样就被迫想出了因地制宜,种高粱酿酒,经济上解决一部分自给自足的问题。金门种不了稻米,种高粱却独有特色,还有当地的泉水,加上军中来自大陆的官兵不乏酿酒高手,带来了中华大地的酿酒技术,还用坑道窖藏……“无心插柳柳成荫”,战地成就了金门高粱酒,而且是整个中华文化融合而来。六十几年来,一直保持了很纯正的品质。

  记者:在当年创办这个酒厂的时候,它的发展是不是受到外部环境的限制?最后真正的发展是在什么时候?

  吴秋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酒在台湾是专卖制度,限制每个月销量多少,所以那时候酒的销售很艰难。甚至那时有一阵子,金门县政府的薪金发不出来就用酒来抵,老百姓、公务员都拿酒当薪水,这是很辛苦的。一直1992年解除战地政务之后慢慢开放,我们争取到台湾的购买跟金门酒厂的销售同步,局面就慢慢打开了,一直到1998年金门酒厂开始公司化,才开始比较大的发展。

  记者:那么现在金门高粱酒是这里的一个支柱产业了。

  吴秋穆:我们营收151个亿(新台币,下同),大概有30%交烟酒税,有大概40%到45%的获利必须交回县库,作为我们金门县政府推动各项基础建设和福利所需要的经费来源。比如说在金门,我们坐公车不用钱,坐船只要2块钱的保险费,也相当于就不用钱,看医生免挂号费,甚至于我们的养老金也比台湾的县镇也高了一倍等等。除了这些之外,金门县政府还每年三节委托金门酒厂酿造1公升1瓶的酒,每个20岁以上的成年乡亲可以购买12瓶的配售酒,酒厂用比较低的成本价卖给乡亲们,其实是让他们转卖获利。这就让所有的乡亲共同来行销,每一位都是我们金酒的业务员,这个是比较难得的地方。

多年来,金门高粱酒一直保持着纯正品质。(李建伟 摄)

金门高粱酒生产线。(李建伟 摄)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