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两岸和平论坛11日在上海开幕。(中国台湾网 王思羽 摄)
中国台湾网10月11日上海消息 由海峡两岸14家民间团体和学术机构共同发起举办的首届两岸和平论坛今天在上海开幕。本届论坛以“两岸和平、共同发展”为主题,共邀请120多位专家学者前来参会。为期两天的讨论中,持“红”、“蓝”、“绿”观点的两岸智库、学者将围绕两岸关系中的政治、军事、涉外事务等问题探讨解决之道,以期为日后两岸开启政治商谈积累共识、预做准备。
上午的开幕式及主题演讲环节中,两岸智库围绕破解两岸政治难题各抒胸臆。各发言嘉宾的论述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将原本内容艰深政治议题诠释得生动、传神,为全新启航的两岸民间的政治对话平添了一丝趣味与生机。
纳多元意见展现大陆政治胸襟
“在台湾有时你会觉得很累。很多台湾的政治类call in(热线)节目中,大家各说各话。为此,我曾经建议,两岸应将台湾的call in节目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基本上没有任何竞争者。”上午的论坛开幕式上,台湾方面主持人,台湾政治大学两岸政经研究中心主任魏艾风趣的谈吐引来现场轻松的笑声。他表示,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氛围。但另一方面,围绕两岸关系的政治议题在岛内仍有较大争议。
魏艾指出,首届两岸和平论坛在上海举办,并邀请岛内持各种不同观点的意见领袖前来讨论,充分展现出大陆方面在两岸问题上的政治胸襟与前瞻性。
妙论“两岸一家人”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五虎上将没有一个是四川人,连诸葛亮也是山东人。”台湾二十一世纪基金会董事、台湾大学前任校长孙震由此指出,纵观台湾发展,若从中选五位重要人物,作为台湾早期经济发展的“五虎上将”,恐怕也难觅本土人士。“尹仲容先生是湖南人,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严家淦先生是苏州人,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李国鼎先生是南京人,现在的东南大学跟南京大学毕业。孙运璿先生是山东蓬莱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俞国华先生宁波人,北京清华大学毕业。”孙震指出,五位台湾经济的“建筑师”没有一位是本土人士,但这些1949年迁台的人没有一个把台湾看作另外的国家。而是怀着赤子之心,在台湾继续奋斗。1949年以后的30年间,正是这少数的大陆人和多数的本土人士一起创造了台湾经济发展的奇迹。
两岸安全互信需在世界潮流大背景下进行评估
对于备受关注的两岸安全互信问题,上海台湾研究所所长俞新天在主题演讲中指出,认识、解决两岸安全难题必须顺应世界潮流。虽然近60年来,世界、亚泰及台海的局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个别台湾人士仍主张,台湾的安全需依靠美日同盟进行保障。完全忽略了世界发展的潮流趋势及国际实力的悄然转移。她指出,在探究两岸关系和台湾问题时,如果不放在国际趋势大背景下加以考虑,可能会失去方向。
俞新天介绍,中美双方目前已建立90多个对话合作机制,且还在不断递增。这些合作机制已涵盖各个领域及各个地区。这种新型大国关系除不冲突不对抗外,包含很多内容。她呼吁,两岸在考虑安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将其放在世界潮流大背景下进行思考。以清楚看到两岸间和平架构的建立,以及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重要性。这不但对台海安全有保障,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也将做出更大贡献。(中国台湾网记者 王思羽)
[ 责任编辑:王思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