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博台湾园里,阿美族小伙对记者唱起了民族歌曲。(中国台湾网 黄艳艳 摄)
中国台湾网5月24日北京消息 北京园博会开幕以来,台湾园因独特设计与区位优势一举成为吸睛焦点。记者了解到,截至23日,台湾园已接待游客破四万人次,平均每天迎客近八千人次。台湾园缘何成为如此倍受游客青睐?记者走进园区,亲身体验台湾独特的“人”“情”“味”。
人——关注时代变迁中的个体
园博会中怎样体现对“人”的关照?台湾园资讯走廊中的“溯源”长廊让很多人眼前一亮。200多张照片展现“两岸人”独特的温情与故事。一张张照片里,有在北京工作的台北青年,也有在台中定居的重庆姑娘,有在上海读小学的台商子弟,也有上个世纪漂洋过海的山东夫妻……台湾三次人口迁徙、台湾的人口结构以及两岸近年来人口的融合在这里一览无余。
上海、济南、北京、厦门、台北、高雄……对照片墙上的人来说,这些城市有的是他们的家乡,有的是他们如今谋生的城市,老一辈离开了,年轻一代又在这里扎下根来。狭窄的长廊里融合了大时代的变迁和小人物的悲喜,两岸亲情在一个个具体的人中间蔓延。台湾园负责人林谦透露,这些照片还在不断搜集,展览期间也将不断更新,带给大家更多的两岸故事。
情——神奇漂流木连结台湾与平潭
在台湾园的入口处,一片由数十根木桩拼合而成的吧台尤为惹眼。台湾园总经理林谦介绍说,这些木头之所以会出现在台湾园,中间还有一段奇妙的经历。在2011年的“八八风灾”中,泥石流夹裹着林木冲入海中,大量的台湾桧木、红豆杉、龙眼树以及其他杂木,随着洋流漂过台湾海峡、巴士海峡、日本最后到达福建沿海,最后由平潭商人在海边捡到。此后机缘巧合地被林谦得知,最终福建商人将“漂流木”赠予了正在筹建的台湾园。
“八八风灾”中,大陆对台湾的捐助和关怀令林谦感动,如今大陆商人又将这批台湾珍贵的木材物归原主。这种情谊最终通过这段故事得以让更多两岸民众知晓。林谦相信这是某种“天意”。
味——慢活乐活 环保巧思耳目一新
游客走进台湾园,最想体验的就是“台湾味”。在这里,不仅美食区、展示区的台湾食品风物让人一饱口福和眼福,服务细节与园区设计中传递的特殊理念,也流露出独特的“台湾味道”。
台湾园人造沙滩上来自兰屿的木舟和木亭就是游客感受原住民生活习惯与态度的好去处。林谦告诉记者:台湾原住民捕鱼、打猎,捕获的猎物够吃两天就收手,通常不会赶尽杀绝。他们认为,大自然就是天然的冰箱,所以并不贪心。剩下的时间他们就用来休闲遐想,这种民族性格使得台湾原住民在文化创意方面几乎不设限,擅长用图案表现喜乐。馆内展出的很多与族群图腾结合的文创产品,充满了原生态的美与想象力,令游客赞叹称奇,一些手工制作的项链一度卖到脱销。
此外,台湾园此次还推出了可重复使用的便携式水瓶,瓶体扁平附有挂钩,可以随意系在腰带或口袋上,而且可重复使用。园区入口处挂着一张印着“环保,有我一份”几个大字的海报,记者参观当天来了很多小朋友,他们每个人进园的第一眼都会看见这张海报。台湾园总经理林谦说,当初参加北京邀展,也是希望将台湾“生产、生活、生态”这样慢活乐活的理念传播出去。
据了解,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于5月18日开幕,至11月18日闭幕,持续时间为5个月。这是继奥运会之后,在北京举办的一次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国际性盛会。(中国台湾网记者 黄艳艳 李徽)
[ 责任编辑:黄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