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情系齐鲁——两岸文化联谊行”的台湾文化界人士在孔子墓前鞠躬(中国台湾网记者 芮益芳)
中国台湾网7月7日曲阜消息 2012年7月5日,参加“情系齐鲁——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的台湾文化界人士,来到曲阜孔林。天上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增添了几分肃穆的气氛。台湾文化界人士穿过两侧的千年松柏,来到孔子墓前,时间仿佛凝固。
在司仪的引导下,全体台湾嘉宾庄严肃穆地向孔子墓献花。随后,由来自台湾世新大学的讲座教授曾永义恭读祭文。
恭读祭文的台湾教授百感交集
“于皇至圣,诞生阙里;
时惟鲁襄,尼丘现异。
年十有七,知书讲礼;
圩顶长身,相貌孔仪;
大夫孟厘,已见达机。……”
细雨中,恭读祭文的曾永义教授百感交集。他是第一次来到孔庙,但却早已与孔子孔庙有了间接的联系。1959年曾永义考入台湾大学中文系,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毕业。于是,他成了台大教授、1949年赴台的孔子嫡亲第七十七代孙,“袭封第三十二代衍圣公”、“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的入室弟子。几十年恩师对他的言传身教,让他感铭在心。曾永义记得,孔老师曾成立“仪礼复原实验小组”,讲解《士昏礼》,并由他们六位同学分饰人物演出,拍摄了一部的十六厘米《士昏礼》黑白影片。恩师终其一生只在实践孔子“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使他的学生如沐春风化雨,广被均沾,感受无限温馨。如今看到孔子墓、及恩师居住过的孔府,忆及老师的音容笑貌,怎不让他感慨万端。
如今,曾永义教授,已成为中国戏剧史方面的权威大家,文字功夫也颇得孔德成老师真传,因而本次祭孔被推举撰写并恭读祭文。而近年来,曾永义更是秉持先师孔德成的遗愿,持之以恒地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由他经办的两岸文化艺术交流项目已多达80多项;他还在岛内组织各类文化学术交流活动,广邀请大陆人士赴台参加,并坚持在台湾不遗余力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充分表现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可贵品格。
曾永义说,如果说我这些年确实做了一些使两岸百姓更加认知彼此,使两岸人民热血相融、脉息相通的事情,那真是让我无限地欣慰了。两岸血浓于水,民俗艺术的遭际极其相似,透过交流,必可寻根探源,两相切磋,互补有无而相得益彰,于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艺术文化,自可略尽绵薄之力。我坚信,唯有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才是两岸共同的前途。
[ 责任编辑:吴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