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快讯  >   正文

王毅:衷心希望两岸同胞共谱中华民族新的历史篇章

2008年12月18日 11:59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延伸阅读:

  

  

连战祖父连横

  连氏祖籍福建省漳州龙溪,清康熙年间(18世纪初),连横的七世祖兴位公感痛明室之亡,不甘臣服于满清统治,故渡海来台,择居台南郑成功驻兵故地环境幽雅的宁南坊马兵营,自此晚辈沿袭祖训,誓不侍清,在台以制糖为业。

  连横生于光绪4年正月16日(1878年2月17日),字武公,号雅堂,又号剑花。父亲连永昌先生对这季子十分钟爱。连永昌是个沉醉于历史书籍并对孩子的教育极为重视的父亲。陪坐在父亲身旁,听他品茗侃谈古代的那些忠义故事,是连横幼年时最大的乐趣。连横对历史的喜好与投入,深受其父影响。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特别是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后,亲历日本殖民者对台湾人民的奴化统治,连横更觉悟到修史的意义不仅在于文化的载录传承,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著史的工作,昭示他的同胞“台湾原本是中国的一部份,台湾人永远是堂堂的中国人”。它成为连横呕心修史的最大动力。

  修史的意愿一直沉甸甸地系在连横的心头,终其一生,他以一介报人,在振笔疾书谈论国是,以一支犀利之笔极尽书生报国之志的同时,念兹在兹的仍是以修史为己任。他利用各种机会广泛搜集史料,无论是17岁时罹遇父亡、割台的家国两难之际,还是35岁时一偿畅游祖国大陆夙愿之时,连横不仅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更觅得30余种海内外有关台湾史著之孤本,因其弥足珍贵,后特编成《雅堂丛刊》。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每有所感,连横都随即记下。如此至31岁,连横在大量积累的基础上开始撰写《台湾通史》,1918年8月1日,《台湾通史》撰毕。连横在其台北的书房剑花室写下的自序中,道尽修史之因由与艰辛,也洋溢出夙愿已偿的欣慰。文云:横不敏,照告神明,发誓述作,兢兢业业,莫敢自遑。遂以十稔之间,撰成台湾通史,为纪四、志二十四、传六十,凡八十有八篇,表科附焉。起自隋代,终于割让,纵横上下,钜细靡遗,而台湾文献于是乎在。”

  这一年,连横41岁。10年呕心沥血,终于完成了修史的壮举。脱稿后,他仍怕有所疏漏,便分赴各地加以请教。为了让《台湾通史》能够在当时日本殖民统治之下的台湾顺利出版,连横委曲求全且颇费了一番心思。由于日人对连横才学极为崇敬,对《台湾通史》也很重视,因此连横事先请日本总督田健治郎为通史题字,又请日本总务长官下村宏野为通史作序,使得他们因而对此书的出版更有所顾念。书中维护中华民族精神的立场是日本人最忌讳之处。日本官方对《台湾通史》卷四“独立纪”这个篇名十分敏感和不满,所以强迫连横改易为“过渡纪”。为使该书顺利出版,连横最后想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在1920年首版《台湾通史》中,卷四“独立纪”上另贴有“过渡纪”三个铜印字,每一页书边的篇名则仍作“独立纪”;至于书前目录卷四则作“过渡纪”,下有小字排印:“起清光绪二十一年,终于是年九月,此篇原名独立,嗣以字义未妥,故易之”。阳奉阴违的斗争策略终于奏效。1920年11月5日,“台湾通史”上册出版;12月27日,中册出版;1921年4月28日,下册出版。于此,全书刊印完毕。连横心上的一块重石也终于卸下了。此时,他最迫切的愿望就是终老归根祖国大陆了。

  1931年,饱受日本殖民欺辱的连横写信给他在日本东京完成学业已2年的儿子连震东说,“欲求台湾之解放,须先建设祖国。余为保存台湾文献,故不得不忍居此地。汝今已毕业,且谙国文,应回祖国效命,余与汝母将继汝而往。”连震东奉命回国,1932加入国民党,在西安从事抗战,45年随陈仪反台授降。从此与岛内政坛结下渊源。

  1933年,连横携家眷返回大陆,定居上海。连震东从西安赶来探望,连横再教诲他说,“余自台湾沦陷,吾家被毁,三十余年靡有定处,……今余之著作已次第告成,……一家均居国内,余心稍慰矣。余虽年事渐高,……此后当继续著作,以贡献于国家也。”其老骥伏枥之一片拳拳报国丹心油然而现。

  令人遗憾的是,1934年,回到祖国大陆不久的连横患了肝癌,经中西医药诊治无效。1936年6月28日上午8时,连横在家人环伺之下逝世,享年59岁。而2个月后,连横的孙子在西安降生,取名“连战”,寄托着连横希望子孙与日寇奋战到底的决心。抗战胜利后,连战随家人赴台,后以学者之身迈入政界,以祖宗之荫,在国民党内仕途顺畅,历任国民党执政当局“外交部长”、“行政院长”、“副总统”之高位,2000年3月国民党失去执政权后,连战任国民党主席。在岛内复杂的政治、社会环境中,人们仍然可以从其所奉行的反对李登辉“去中国化”大陆政策的鲜明立场中,感受到连氏家族内心深处的中华民族情怀。

  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收复在即,大陆同胞极欲了解台湾历史,但由于两岸阻隔,无缘拜读《台湾通史》。因此,由徐旭东先生穿针引线,商务印书馆承接出版事宜,连震东先生回台将书稿修谒,《台湾通史》终于连横去世10年之后得以在祖国大陆重印出版。

  连横的《台湾通史》,仿司马迁《史记》体例,时间从隋朝大业元年至清光绪21年(1895年),横跨1290年的历史时空,将包罗万象之内容纳入88篇之中。其突出的特点,一是典据精深,记述详明,因立足奠基台湾史,故史料编撰宁详勿略,宁取无弃。无论是旧籍疏略之岛内抚垦拓殖的情况、故纸未载之相逼而来的外交兵祸,还是岛内动植矿物等天然资源的种类及分布情况、稻米糖茶等诸种作物乃至食用方法,或据资料详细系统地载录下来,或依耳闻目睹据实列述,内容扎实,使《台湾通史》成为文献大宗。二是较以往修史注重兵、刑、礼、乐者,凸显“民贵”史观,对岛内民生之丰啬、民德之隆污,特别是攸关国民生计之官方奏疏一律详细载录,以供后人借鉴。三是对以往史书以“岛夷海寇”视之而一笔代过之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以及其后率领大陆同胞迁台拓台的事迹给予重新矫正定位;对台湾人民介乎以卵击石、艰贞抵御日侮的历史详情,更是重笔彩墨,致意再三。四是全书既体现了台湾与祖国大陆在政治、经济、法律、典仪、文化、宗教等方面一脉相传的历史渊源,又突出了台湾的地方特色,安排有序,相得益彰。

  《台湾通史》一书是由连横历经十多年努力在一九一八年写竣,记录隋朝大业年间至清光绪二十一年止,台湾一千二百九十年来的历史发展过程。连横是台湾台南市人。 

  《台湾通史》内容分为三册,分别在一九二○年出版第一册,二一年出版中、下两册,为记录台湾历史发展的重要著作。  (来源:新华网)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