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后的濛阳河广汉段清澈明亮。 受访者供图
眉山市今年大力加强秸秆回收工作。 四川省环保厅供图
以环保督察为“圆心”,逐步建立“制度矩阵”
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
□本报记者 殷鹏
“龙泉驿区共有24门以下砖瓦企业18家,轮窑数440门,耗煤量大,排污严重,整治迫在眉睫……”今年2月,四川省环保督察组进驻成都后发现上述问题,当即责令整改。记者6月23日从四川省环保厅获悉,目前龙泉驿区18家24门以下砖厂均已关停。这是四川省环保督察发现问题后,强化整改的一个缩影。
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四川省成立了高规格的省级环保督察组,通过深挖细查,完成了21个市(州)的环保督察工作,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后督察”阶段,四川省又紧盯问题整改不放松。
但解决一批现实问题,并非环保督察的终结。记者获悉,四川省正积极探索环保督察的“升级版”,将环境保护的分工、追责、考核与环保督察互联互通,通过制度化保障,推动四川省环保督察实现常态化、长效化。
A
制度安排为环保督察护航
划“红线”标“底线”,给干部念起“紧箍咒”
“实践中,我们不断摸索环保督察的四川路径,以环保督察为‘圆心’,逐步建立‘制度矩阵’。”6月23日,四川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直言,环保督察作为环保工作一项新的制度创举,需要一系列制度安排与之匹配。
记者梳理发现,2016年以来,四川省先后出台《四川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下称《细则》)《四川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方案》(下称《分工方案》)《四川省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下称《督察方案》)等,完善了四川省环保督察政策体系,保障了环保督察工作顺利开展。
《细则》明确了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细化了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的16种追责情形,树立了生态环境保护“红线思维”,给乡镇(街道)以上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念起了环保“紧箍咒”。《分工方案》,将环保职责落实到各级党委、政府和45个部门(单位),拧紧了责任发条,为各相关部门标出了“红线”和“底线”。《督察方案》,规定了督察内容主要包括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突出环境问题及处理情况等。
“一系列制度安排,使四川省级环保督察工作有据可依、有规可循、追责有据,又方向明确、路径清晰、保障有力。”四川省环保厅督察办公室主任甘晓英介绍,四川省环保督察工作程序,包括督察准备、进驻、报告、反馈、移交移送、整改落实六个阶段,要求事前做足功课,事中多措并举,事后紧盯整改落实。
一个细节可以证明,四川省环保督察工作有多细。甘晓英说,督察组入驻绵阳市前,派出团队暗访了35个点位,收集大气、水、土壤污染和环保设施等问题素材达100多分钟,最终制作成8分钟暗访视频播放,直观反映当地突出环境问题,“所有看了视频的人都深受触动”。
B
“后督察”紧盯问题整改
各地挂图作战,不整改到位不销号
环保督察不是一阵风。整改问题,各地纷纷行动。
4月10日,督察组向绵阳市反馈督察意见时指出,绵阳环境空气质量未完成2016年考核目标,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同比2015年分别上升9.2%、6%、5.3%,优良天数比例下降6.97%,降幅居四川省第三。
之后,绵阳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减排、压煤、抑尘、治车、控秸”五大工程,启动编制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对未完成环境空气质量年度目标任务的5个县(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建立了大气环境质量排名通报制度;淘汰黄标车2800辆;对10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进行了污染整治。
“组合拳”整治污染效果初现。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数据显示,今年1-5月,绵阳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有效监测150天,达标108天,PM10浓度同比下降9%。
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环境问题的处理和整改,是四川环保督察的目标导向之一。
土法造纸在宜宾已有上百年历史,但其环境污染不容忽视。今年4月,四川省环保督察组向宜宾市反馈督察意见时指出,屏山县和宜宾县大量存在土法造纸,严重影响水环境。
宜宾市摸底调查后确认:宜宾县土法造纸作坊共468户,涉及8个乡镇26个村;屏山县土法造纸作坊共1396户,涉及9个乡镇46个村。随后,对两县的1864户土法造纸作坊实施关闭取缔。“目前工作已完成,所涉乡镇的河流水质明显好转。”四川省环保厅督察办公室相关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为解决土法造纸作坊关闭后的村民转型发展问题,宜宾县成立了帮扶工作组,为村民科学选择项目实现“再就业”,目前已引进1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拟建基地1000亩发展羊肚菌种植项目,拟种植红花玉兰1000亩打造乡村特色旅游项目,全力帮助村民多途径增收。
目前,四川省内环保督察发现的问题,已分区域、分行业、分难易逐一梳理清单,实行动态管理、挂图作战、挂账销号。“大部分市(州)整改力度大、见效快、完成率高,也有些市(州)重视不够,行动较缓慢。”甘晓英说,接下来,将运用专函督办、公开约谈、区域限批等措施,倒逼各地推进整改,坚决打消个别市县的侥幸心理,“对问题整改没有半点商量余地。”
C
环保督察探索“升级版”
环保分工、追责和考核,与督察互为支撑
本次环保督察动真碰硬,让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感受到压力、传导了责任,也发现和解决了一批环境问题。从未来走向看,环保督察必将经历“从解决现实问题”到“构建机制格局”的过程。
构建机制格局,四川省已开始探索建立环保督察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记者注意到,本次环保督察后,督察组强化了督察成果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追责和激励上。追责,即对督察发现的突出环境问题和线索,通过移送追责,形成震慑态势,保持制度威力。激励,则是把督察结果和干部选任相结合。比如,在本次环保督察中,督察组对明显不作为、慢作为的,已向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移交了线索。
由环保部门主导地方环保工作目标绩效考核的机制探索,也在试点中。四川省已在成都、自贡等地试点,将环保指标分解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和县(市、区)政府,通过考核“指挥棒”作用,进一步传导和压实环保主体责任,通过反复刺激形成“肌肉记忆”,让落实环保责任成为一种习惯。
自贡市环保局已制定《自贡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办法(试行)》,从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环境安全情况等六方面,对各区县进行考评。重点考评总量减排、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六大项内容,最多可扣9.7分,以大分值扣分倒逼责任落实。每月还将开展一次进度督察并通报,推动问题整改。
由环保部门主导地方环保工作目标绩效考核,未来有望在四川省铺开,初步构建起“分工、追责、考核”与环保督察在制度上互联互通、相互承接和互为支撑的体系。“下一步,将细化有关规则和办法,力争探索出一条‘升级版’的环保督察新路。”四川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说。
快评
突出环境问题不再“灯下黑”
□虫工
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目前有个别地方对环境保护的态度模糊不清,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突出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去年以来,四川省级环保督察掀起的环保风暴,以前所未有的威力席卷各市(州)。通过下沉督察及问题整改,四川省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回应了群众的环保诉求,增强了群众环境信心,也增强了政府公信力。
环保督察过程中,四川省还对一批环保工作不力的责任人进行了问责,给只顾经济发展、不顾生态得失,对环境问题“不作为”“慢作为”的地方敲响了警钟,倒逼地方党委、政府不仅要为经济增长负责,更要为生态环境负责,最终为老百姓幸福负责。
我们相信,通过前期省内环保督察的细致梳理、问题整改,以及正在建立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在四川省各地进一步落实,各类突出环境问题将不再“灯下黑”。
[责任编辑: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