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先锋】
滑行、起飞。
在茫茫大西北,当清晨的第一抹阳光照亮戈壁滩,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无人机飞行员李浩已进入无人机驾驶方舱,开始一天的飞行训练。
李浩是人民空军首批无人机飞行员,由即将到龄停飞的歼击机飞行员转隶转岗而来。他驾驶的不是一般的无人机,而是集空中侦察、打击于一体的无人机。
未来,制胜无人机战场的钥匙,就在李浩等无人机飞行员手里。
一心开启一个新梦想
那年,空军为推进新质战斗力建设,从部队选调无人机飞行员的工作全面展开。
当时,李浩身为空军“王牌师”飞行员,已安全飞行3000多个小时,即将达到战斗机飞行员的最高飞行年限。摆在他面前的路很多:退休养老、转业安置、地方高薪聘请。
但李浩坚定地选择成为一名无人机飞行员,成为这项崭新事业的“第一茬人”,因为他一心开启一个延续飞行的新梦想。
变革的时代风起云涌,每一个明天都充满未知。2013年,空军组建某型无人机部队,李浩听令前往。2014年,空军为完善新型作战力量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军队战略转型,李浩所在部队转隶西北某部。当李浩踏上这座四周空旷、只长着一簇簇骆驼刺的机场,心中没有荒凉感,他的第一反应是,这里有着内地机场无法比拟的净空条件和人烟稀少适合实战训练的自然环境。
从驾驶战斗机到驾驶无人机,是一次思维方式的变革、知识结构的重塑。凭着30多年的战斗机飞行经验,李浩原以为驾驶无人机可以轻松上手,哪想到既有经验恰恰成了“拦路虎”。
打破固有的“一人一机”思维模式,建构“多人一机”系统思维,是李浩要过的第一关。无人机作战,需要飞行操控、任务载荷、链路监控等多席位数人协同配合才能实现。要想达到“人机合一”境界,必须掌握多个领域十几门专业知识及工作原理。为了克服年龄偏大、记忆力逐渐退化的劣势,李浩把各专业要点编成顺口溜反复记忆。
无人机与有人驾驶飞机飞行操控,最大区别是需要通过数据来感知飞行姿态,这是李浩要过的第二关。在有人驾驶飞机上,飞机的飞行姿态,飞行员可以通过全身所有的感观进行感知,能够凭借直觉瞬间作出判断。而对于无人机飞行员而言,对飞行姿态的感知,只能通过显示屏幕上不停变动的几百个数据来进行分析判断。这就要求飞行员把每个数字都翻译成空中场景,把地面方舱变成空中座舱,李浩形象地称之为“情景意识”。为获得这种“情景意识”,每次飞行,坐在方舱内的李浩都注意看数据对比飞行姿态,联想飞有人机时的空中动作,最终练就看屏幕数据就反射出无人机空中姿态的本领。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不断前行中,李浩成为我军精准控制某型无人机“第一人”。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