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体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编者按
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为营造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的浓厚氛围,即日起,本报开设“砥砺奋进的五年·专家笔谈”栏目,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展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卓越能力和取得的非凡成就;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入宣传阐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展现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时代感召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新局面新境界,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所有这一切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充分彰显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实践品格与时代品格,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新飞跃、行动新指南、斗争新武器。
我们该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如何深入学习认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展现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时代感召力?请看专家们给出的解答。
>>>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鲜明亮点
“补齐发展短板”是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亮点
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部主任、教授韩庆祥: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段时间,党中央历经艰辛、冷静观察、充满自信、沉着应对、运筹帷幄、补齐短板、积极作为,进而取得了较大成就。可以说,“补齐发展短板”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亮点。
发挥比较优势、克服发展软肋、打牢发展支点,是闯过难关的秘笈所在。破解难题、建构秩序、唱响中国,是党中央治国理政取得较大成功的哲学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积极有效应对各种矛盾、问题、难题、风险和挑战,党中央励精图治、殚精竭虑,敢于担当,具有战略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战略辩证法,树立问题意识、目标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并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要具有“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和钉钉子精神的刚性执行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形成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都是针对“问题”而展开,朝着“目标”而努力,围绕“人民中心”而导航,运用“理念”来引领,凭借“战略布局”来聚力,紧盯“落实”而实践。围绕“问题”、“目标”、“理念”、“价值观”、 “战略布局”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强调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四个自信”,目的在于坚守心理防线、精神防线和思想防线,坚守心理、精神和思想上的“钢铁长城”。围绕打铁还需自身硬,针对“四种危险”,党中央注重硬在精神、硬在能力、硬在作风、硬在纯洁,并在作风建设上注重从严格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贯彻落实一系列“准则”和“条例”等方面入手。
承载着全党的重托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清醒地认识到所担负的重大责任,强调要具有为民族担当、为人民担当、为党担当、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担当等“四种担当”精神;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特别注重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亦即“四大抓手”;充分认识到要把国家治理好,就必须努力夯实党、人民、经济和军事等治国理政的“四大支柱”。为建构一种良性社会发展新秩序,党中央强调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使人们在社会中能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为彰显“中国元素”,树立“中国形象”,坚定“中国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努力实现中国梦。
>>>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发展理念
全力践行新发展理念 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江苏省委《群众》杂志社副总编、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博导李程骅: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发展理念,伟大的发展理念引领伟大的发展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一个系统集成的有机整体,是我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对今后发展实践上的新要求,明确了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协调、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统领我国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新实践,确保我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布阵筑基。因此,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一体坚持、一体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控发展全局的主动权,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让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不断开拓发展的新境界。
一是坚持新发展理念,牢牢掌控发展全局的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凝聚着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的发展理念上来,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的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五大发展理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要一体坚持、一体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只有一体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在深刻的变革中掌控发展全局的主动权。
二是坚持新发展理念,用好统领发展实践的新指挥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要坚决贯彻。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应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用好统领发展实践的新指挥棒,就是要在认识上、行为上和做法上,对标新发展理念,纠正过去长期推行的唯GDP、速度至上的等旧观念,摒弃拼资源拼消耗、盲目摊大饼的老做法,纠正长期存在的重城市发展轻农村发展、重经济增长轻民生保障的不平衡发展行为等等,由此推动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的彻底转变。
用好统领发展实践的新指挥棒,首先是破除束缚创新的制度障碍,强化创新驱动的第一动力作用,从创新中寻求增长新动力,培育发展的新动能。用好统领发展实践的新指挥棒,还要根据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针对我国经济发展面对的主要矛盾正在由需求侧转向供给侧,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把重点放在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等方面,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用好统领发展实践的新指挥棒,在调存量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的同时,还必须加大力度扩有效增量,培育发展的新动能,拓展发展的新空间,把一体坚持、一体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重点任务中。
三是强化新发展理念的战略引领,不断开拓持续发展的新境界。
新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高度,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要将新发展理念的指挥棒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以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奇迹,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人均生产总值也进入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但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全球的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前列,还有很多难题和障碍去破解。只有树立长周期的发展战略,运用新发展理念来驱动创新、深化改革,培育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才能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并在此后的又一个30年发展周期中,真正展现大国崛起的实力和风采,不断开拓持续发展的新境界,如期建成现代化的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强化新发展理念的战略引领,应着重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上,进一步强化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强化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的地位,让科技创新上升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强化新发展理念的战略引领,还要体现在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实践行动上。强化新发展理念的战略引领,还要注重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的战略统筹与利用,在新一轮全球化的进程中、新的国际秩序体系的构建中,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全方位展现大国崛起的气度、责任和价值追求。
>>>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严治党
探索管党治党规律的创新性发展
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王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特点与难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科学揭示,并及时把理论付诸实践,既实现了对以往马克思主义者从严治党思想的传承,又实现了把对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是从“总体战略”层面上来讲,把执政党的建设与党的事业、国家发展“紧密关联”。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且居于重要位置,旗帜鲜明把执政党建设地位给予更高层面的理论与实践规划。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实现共产主义是最高层面的理论规划,中观层面起上下承接枢纽作用的是加强党的建设,微观层面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建设。这一科学蓝图的规划是以实践为基点,从执政地位的高度,给党的建设以科学定位,辩证地指明了党的事业与党的建设的关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重大贡献。
二是把理想信念放在从严治党的“首要位置”,明确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标准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四个客观标准,即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他还强调坚定理想信念要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这既深刻揭示了共产党人的精神信仰与寄情上帝、托付来世的宗教信仰的本质区别,也为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指明了正确路径。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理想信念的内涵更具有“现实针对性”、更加“具体化”。在坚定理想信念手段方面,一方面通过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以及“两学一做”等教育活动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还创新党内学习制度,加强督促检查,把学习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以制度治党为主线,构建从严治党的治本体系。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严治党的鲜明特征,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从严治党思想的丰富与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强调制度的科学性、体系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最根本的是严格遵循执政党建设规律进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制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既要有实体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既要明确规定怎么办,又要明确规定违反规定怎么处理,减少制度执行的自由裁量空间,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他还提出制定制度必须注重体系化,加强制度的配套衔接和整体建设。其次强调制度的执行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制度约束作为刚性约束”,通过落实制度执行责任、完善制度执行的评估机制、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等方面来保障。再次强调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党员思想素质的提高为制定优良的制度及其执行奠定思想基础;制度建设对思想教育起着导向和矫正的作用,对思想建设的成果起着凝结和固化的功效,而且,制度建设的过程实质上也是思想教育的过程,建章立制的每一步都有思想教育相伴随。
四是以净化党内生态为重要抓手,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我们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明确了“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而且对于党内政治生活内涵,《准则》已经建构起一个比较完整的组织体系。从组织学基本理论出发,《准则》实质上明确提出包括要聚焦关键少数的组织骨干、发挥理想信念、构建良好党内政治文化、严明纪律的组织效力、坚守党的宗旨的组织价值、规范集体领导、党内民主、选人用人的组织关系、严格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组织生活、保证权力监督、拒腐防变的组织纯洁。这一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完整系统论述无疑是对从严治党规律的拓展和深化。
五是坚持“治标”与“治本”互动结合,以科学的策略惩治和预防腐败。
党的十八大后,反腐败面临着两大现实难题:一是如何清除历史上的腐败存量,二是怎样控制现实中的腐败增量。这一特殊性决定中国的反腐败斗争不可能一步到位,那么其目标定位就理应遵循渐进主义原则。正是深谙实情,新一届党中央在上任之初就制定出“当前反腐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的实践策略。习近平总书记更多是治标与治本的“互动结合”,即“以治标推动治本、以治本推动治标”的举措。“治标”即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控制腐败增量。“治本”即《党章》、《准则》、《条例》等方面的制度完善,通过深化改革体制机制,重构政治生态,打造良好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廉洁政治。反腐败不能止步于遏制腐败增量,还需要为清除腐败存量创造条件,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