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17”新一轮楼市调控政策出台,到“4·3”国有土地上住宅平房纳入限购,短短的18天里,北京针对房地产市场一连使出10个“大招”,招招剑指炒房。
从多部门联合对“过道学区房”说“不”,到新建及在售商办项目禁售个人,这18天里,北京打出一套“组合拳”,“冒头就打”,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从西城区丰汇园等小区周边10家中介涉嫌炒作“天价学区房”被停业整顿,到53家房屋中介、分支机构被禁止从事房地产经纪业务,18天的执法检查,让开发商、中介感到从未有过的威慑:严查房地产市场绝不是一阵风。
这一轮楼市调控,北京为何如此密集出招调控楼市?难道单纯是为了堵住炒房的“漏洞”?其实,表面看似是“堵”,深层则是疏堵结合,本市正加快新房和住宅用地供应,一大批保障房也“在路上”;看似是“权宜之计”,但根本上是让房地产市场稳定,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10项新政对症下药
“没想到,真是没想到,北京这一轮调控这么‘狠’!”清明小长假一直是楼市买卖的旺季,但干了五六年的售楼员小宋今年则在家彻底休息了起来。他所代理的大兴某楼盘,因“商改住”被停止网签。
北京这一轮楼市调控起于3月17日出台的“加强版”调控政策。当晚小宋还窃喜:住宅限得越紧,就有越多人来买“商住房”。此前,这种违规“商住房”总打着“不限购”的旗号疯狂叫卖,炒房人扎堆,扰乱着北京房地产市场。
但很快,板子“打”到了“商改住”的身上——3月26日,本市出台新政:新建、在售商办项目禁售个人,银行也不得提供贷款。
类似的板子一块接一块。从3月17日到4月3日,北京多部门针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出台10项措施。“这一轮调控,北京并未像过去一股脑出台大政策,而是换成若干个小政策,这样的针对性更强、效果也更好,做到有的放矢。”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过道学区房”太热,市住建委、市规土委、市教委、市公安局就联合发布“三不政策”:在不动产登记中一律不能单独办理过户等转移登记;在公安机关户口登记环节一律不能办理落户;在子女就学环节一律不能作为入学资格条件。
住宅平房异常走俏,市住建委立即出台新政,将国有土地上的住宅平房纳入限购,与通州以外普通楼房住宅的限购政策划上了等号。
有人靠离婚炒房,央行营业管理部等部门就联合打击,离婚一年内贷款买房,商贷和公积金贷款都算二套房。
……
“系列政策也在提醒消费者,炒房需谨慎,不要再想方设法去钻任何政策空子了,因为你能想到的、去炒的,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个政策出台的原因。”北京市房协秘书长陈志说。
执法不间断逼中介收手
调控政策密集出台,能不能落地见实效,就得看能不能真正执行。“楼底下的中介关了!”最近,家门口的房屋中介因违规经营被摘牌、关停成为不少老百姓身边的高频事件,不间断的执法检查紧盯着开发商、中介有没有认真执行新政。
3月27日,商办新政生效的第二天,青年路地铁站附近的玥盛行地产公司,大幅LED屏幕依旧闪着“想买商住房,就找玥盛行地产”。此事被媒体报道当天,市住建委执法部门就会同工商部门对该中介进行了突击检查。该公司也因虚假宣传商办类房屋居住用途的违规行为,被责令停业,并依法注销房地产经纪机构备案。
几乎同时受到处理的,还有卡夫卡公社、中弘北京像素、石景山万达广场、天通公园里商办项目等所在区域的15家房地产中介门店,这些门店涉嫌违规代理商办类房屋销售、虚假宣传商办类房屋居住用途,也被责令停业整顿。
执法检查就像一张网在全市各区铺开,逼着房地产中介收手自查。“我们不卖了,代理不了了。”朝阳北苑地区的旭辉奥都“商住房”项目,此前由于不限购,被各家中介当成一块肥肉。商办新政落地,北苑地区链家、我爱我家等多家房地产中介门店所有类似房源都纷纷下线。
伴随着新政落地,市住建委执法部门持续加强对房地产中介机构的执法检查力度,特意约谈北京十大中介机构,明确禁止中介机构参与炒房。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一旦发现有中介机构或经纪人参与炒房、哄抬房价等,将逢“涨”必查、逢“炒”必“办”。
来自市住建委的数据显示,自3月17日新政发布以来,截至3月底,已有53家房地产经纪机构、分支机构因发布虚假房源信息、异地经营、违规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被注销经纪机构备案。今后,这53家房地产经纪机构、分支机构将不得再从事房地产经纪业务。
“严查房地产经纪机构绝不是一阵风。”市住建委执法部门负责人说,对房地产市场秩序的执法检查行动还将不间断地持续开展,市住建委将会同发改、工商、地税、银监等部门继续加大联合执法查处力度,对违规主体将实施联合惩戒,确保调控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疏堵结合”稳定预期
18天里10项政策出台,看似是在堵漏洞、哪里鼓起来压哪里,但背后则是要把房地产调控政策一步一步夯实,从根本上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一头是堵,另一头则是疏。来自市住建委消息显示,本市正在加大新房和住宅用地供应,加快20万套已拿地未开工和已开工未入市的在途商品房项目开发进度,尽快形成实际供应。
“供应上来了,预期也就稳了;预期稳了,就有益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土地资源与房地产管理系主任赵秀池说,北京调控“疏堵结合”,加大供应,正是在缓解老百姓心头的购房恐慌。
与调控相伴的,是保障房加大供应和分配力度。备受刚需族欢迎、价格也更便宜的自住房方面,市住建委已会同市规土委初步梳理明确今年自住房拟供应项目地块19个,已有朝阳等10个项目、9000套房源入市。今年,要确保1.5万套自住房供地,力争在10月底前开工建设一批,尽早形成有效房源供应,稳定社会预期。
“居者有其屋”的另一种实现模式是公租房。数据显示,市住建委在今年的保障房建设计划中安排了15个项目、1.1万套公租房,满足居民基本住房需求。根据计划,今年公租房的分配规模不少于1万套,优先满足保障房轮候家庭需求,适度扩大公租房保障覆盖范围。
“这些政策的积累效应正在显现出来。”相关负责人说,从根上看,本市出台的系列政策都是在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此外,本市将加快建立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健全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居者有其屋”。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