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6年“对话”聚焦了哪些话题——从博鳌亚洲论坛议题看中国经济影响力
新华社记者柳昌林、王晖余
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即将在海南博鳌正式拉开帷幕。16年来,从坚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到提出携手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再到从全球化视野看待亚洲和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博鳌亚洲论坛议题的变迁,折射中国经济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持续关注“聚光灯”下的中国方案
作为东道国,中国国家领导人每年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并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阐述中国发展理念。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博鳌亚洲论坛已经成为中国主场外交的重要平台。
16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快速提升,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始终是博鳌论坛重点关注的议题。
2002年首届年会,中国刚刚入世不久,参会人士聚焦中国“拥抱”世界,将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机遇。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2004年会举行了“中国和平崛起与经济全球化”圆桌会议,论坛聚焦、观察、探讨中国和平发展。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在论坛上,参会者对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的前景进行热烈讨论。
近年来,中国议题和中国方案在论坛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适应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
2012年年会前夕,中国将GDP预期增长首次从历年的8%以上下调为7.5%。中国主动“破8”引起会场热烈讨论。参会者认为,中国将注意力更多集中在经济发展质量而非速度上。
为了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和解决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瓶颈,2013年年会,中国在论坛上呼吁搭建专门投资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平台。
2015年,中国呼吁打造互惠共存、合作共赢的亚洲命运共同体,获得参会代表的一致“点赞”。
近几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倡议“燃”遍论坛。域外国家纷纷申请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一带一路”路线图,也在2015年正式出炉。
持续倡导推进亚洲区域一体化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说,亚洲区域一体化是博鳌亚洲论坛的使命和宗旨,也是创立论坛的初衷。
“更高程度的区域合作和一体化有助于亚洲各国实现发展目标。”周文重说。
“亚洲寻求共赢”曾连续五年成为博鳌论坛的主题词。实际上,博鳌论坛每届年会都将亚洲区域合作和一体化作为讨论重点,讨论不断深入,范围不断扩大。
如从最初讨论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到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再到探讨建立亚太自贸区(FTAAP)。
2009年和2010年,论坛参会者甚至对亚洲统一货币“亚元”进行了前瞻性的探讨。
危机出现时更显博鳌论坛对话合作之重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在论坛上倡导密切合作,同舟共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国际事务的配合与协调。
近几年由于外部需求疲弱,亚洲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博鳌论坛重点聚焦探讨各国内部如何开展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复苏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全球化下的“世界元素”不断增加
博鳌论坛虽以“亚洲”冠名,但梳理16年来的论坛议题可以发现,论坛议题由最初全部集中在亚洲经济发展,逐步发展为从全球化的视野看待亚洲和新兴经济体的发展。
16年间,博鳌论坛由亚洲人谈论亚洲事务的场所,演变为世界倾听亚洲声音,亚洲讨论世界发展的开放性论坛。
亚洲区域外的重量级政要、世界500强企业频频亮相论坛;一大批国际组织加入论坛的会员组织,论坛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越了亚洲地区。2010年论坛理事会还新增选了来自亚洲区域外的理事。
在论坛议题“国际元素”方面,全球治理机制如何更加完善,G20未来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多哈回合与多边贸易机制安排面临哪些新挑战……涉及全球共同发展和利益的议题受到论坛的持续关注。
在一些年会中,论坛专门设置欧盟、美国、俄罗斯等专场会议,分别邀请这些经济体政府的领导人、重要企业家和经济学家作为讨论嘉宾,与参会代表现场互动和对话。
2017年的年会更是论坛“国际元素”增强的体现,论坛主题为“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通过论坛年会为全球化明是非、正视听,为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化鼓与呼。
全球性发展离不开全球性科技推动。从数字制造、3D打印到“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博鳌论坛始终紧跟世界前沿的新科技和新经济。2017年年会的新科技板块依然“料多货足”,将深入探讨数字货币与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科技的未来。
[责任编辑:李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