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朱隽15日接受中国证券报独家专访时表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高点6.05到目前已回调13%左右,调整幅度业已不少。当前中国国际收支不属于严重失衡,不认同人民币会经历巨大调整的观点。资本流动受汇率预期的影响比较大,也受到很多投机因素影响。而投机力量可以自我实现。随着人民币汇率趋向均衡点,理性预期会逐渐占据主流。从基本面因素来看,决定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主要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虽也可能在短期影响汇率走势,但其在某些程度上受预期、心理因素影响,波动性比较大。总体上看,国际国内外汇市场上看空人民币的力量近来已大幅减弱。
中国证券报:近期,关于国际收支失衡和资本流出,国内外学术界和市场人士做了很多的研究,有些机构还特别归纳了阿根廷、俄罗斯、埃及、哈萨克斯坦等国汇率和国际收支经若干阶段的调整最终不得不以货币大幅贬值来恢复国际收支平衡和稳定的历程。不过,这些规律是否能拿来类推中国的情况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从这些国际经验来看,人民币汇率可能也要经历巨大调整才能实现稳定。请问您怎么看?
朱隽:国际收支失衡分严重失衡和轻度失衡两种,实践中虽不乏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的案例,但也存在很多国际收支的轻度失衡并成功调整的案例,且往往未给外界留下深刻的记忆。在国际收支轻度失衡的情况下,一国也会面临如何调整的痛苦和选择,但整体上调整不至于过于剧烈,也不见得必须走过几个特定的阶段。例如,亚洲金融风波期间,一些知名经济学家建议人民币大幅贬值,中国未接受,中国国际收支也经历了调整,但幅度并不大。
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国际收支有以下特点:一是在2002-2014年国际收支盈余的积累过程中人民币渐进式升值,到2014年下半年人民币升值出现一定的过冲现象,但幅度不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曾达到6.05的高点,此后回落,截至目前已回调13%左右,调整幅度业已不少。二是从国际收支平衡状态来看,当前中国货物贸易仍存在较大顺差,服务贸易有些逆差,经常项目总体保持较大顺差,国际收支状况整体良好。而前述若干国家都曾在失衡阶段出现巨大经常项目逆差,汇率远离均衡点。总的来看,我们认为当前中国国际收支不属于严重失衡,不认同人民币会经历巨大调整的观点。
中国证券报:说到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程度,的确有不同的观点。请问您怎么分析和判断?
朱隽:从基本面因素来看,决定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主要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虽也可能在短期影响汇率走势,但其在某些程度上受预期、心理因素影响,波动性比较大。因此,在评估和计算国际收支调整所需的人民币汇率调整幅度时,还是应以经常项目为主要依据。
在经常项目下,中国当前仍有较大顺差。当然也有一些阶段性流出因素,如中国有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许多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不分红或分红不汇回,积累了一些待分配收益,近两年较多汇出。
在资本项目下,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对外直接投资(ODI)差距已不大。2015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1260多亿美元,同期对外直接投资(不含金融类直接投资)接近1200亿美元;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超过实际利用外资约440亿美元。中国正在完善相关政策,积极利用外资,同时加强对外直接投资指导,预计FDI和ODI会保持大体平衡。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近期中国资本流出较多、“走出去”步伐较快、服务贸易逆差较大?这些不平衡因素会持续下去吗?
朱隽:在从封闭经济走向开放经济的过程中,中国最开始是开放贸易,投资“走出去”是近十多年来才刚开始。过去,中国企业缺少“走出去”的知识和经验,随着近年来慢慢开始了解国外的法律,掌握各种投资机会,企业“走出去”热情出现大幅升温。这不排除有跟风的现象,会适时冷却并回归正常。中国人出去旅游、求学也存在类似的短期过热和跟风现象,不见得持续高涨。因此,在评估中国国际收支状况时,不应把开放过程中一些阶段性因素视为长期趋势。
此外,就资本项目来看,资本流动受汇率预期的影响比较大,也受到很多投机因素影响。而投机力量可以自我实现。随着人民币汇率趋向均衡点,理性预期会逐渐占据主流。
同时,近期的资本流动也有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中国营商环境等的信心问题。中国已注意到信心问题,已出台一些政策鼓励私营企业发展,加强产权保护,改善营商环境,为内外资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就证券投资而言,从上海自贸区到其他自贸区,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正处在逐渐放宽的过程中。同时,中国正在持续推进结构性改革,不断寻找和挖掘自我优势。总体看,中国对投资仍有持续的吸引力。评估中国国际收支调整应有中长期视角,不能局限于某些阶段性因素。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国际收支会保持基本平衡的状态。
中国证券报:个别媒体报道近期中国加强了外汇管制,应怎么理解监管当局采取的相关措施?
朱隽:持续、大幅实施外汇管制并非有效的方式,对此我们有非常清醒的认识。针对国际收支中存在的问题,如洗钱、舞弊、国际收支申报不真实、假借经常项目之名行资本项目之实、非理性境外投资冲动等,中国近来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真实性、透明度审查,加强反洗钱监管,进行产业政策指导等,是落实并执行好现行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并非加大外汇管制。正如潘功胜副行长近日所说,“打开的窗户不会再关上”。中国将继续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完善和规范外汇市场秩序,确保交易真实合规,在改革开放总原则下坚守风险底线,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证券报: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政策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美元指数波动较大。近期离岸人民币有所升值,这对人民币汇率、国际收支的调整意味着什么?
朱隽:特朗普上台带来的不确定性的确较大,美元指数波动也在加大,市场存在较强的观望情绪。总体上看,国际国内外汇市场上看空人民币的力量近来已大幅减弱。对人民币和中国资本外流一度存在的悲观看法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盛行。当然,外汇市场上有些投资者已经在人民币贬值方向押了不少赌注。他们当然不希望输掉,因此也在向市场灌输一种观点,说中国也会步阿根廷、俄罗斯和埃及等国后尘,必将经过剧烈调整才能得以重生。我们认为这有很大的误导性,所以在前面也阐述了对此问题的分析,强调应更全面地研究各种国际经验以及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美国新内阁的政策体系也会日益明朗化,相信经济金融界和市场人士会得出全面客观的判断。
[责任编辑:郭碧娟]